重視農村中醫人才培養三途徑第 2 頁
此外,師徒傳承也為中國儒學之道,師徒如父子,形影相隨,心意相近,一招一式、一方一藥、一言一行盡在不言中,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成才捷徑了。
筆者希望,管理部門能對家傳及師徒傳承多多扶持,在執業、上學深造、待遇上給以優惠政策,讓他們永遠是鐵桿中醫。著名中醫董建華教授曾語重深長地說過:“老中醫在幾十年間積累的臨床經驗是得來不易的,假若不隨師臨床、虛心請教、潛心思考,這些經驗是學不到手的!
傳統中醫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關鍵在于有一個與之相伴的傳承體系。深入思考中醫學術薪火相傳的教學規律,我們不難發現其本質特征,即實踐性。中醫學的形成是在豐富實踐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提煉升華為理論的。實踐經驗的掌握在中醫學的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曲禮》有“醫無三世,不服其藥”之說,《易經》亦云“無妄之藥,不可試也”。中醫教育必須牢牢地建立在醫療實踐基礎上,沒有醫療實踐為基礎的理論和知識教學,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中醫學的許多實踐技能是高度個體化、靈活性很強的技能,這些均依賴于醫療實踐。這是師授和家傳成為古代中醫主要傳承方式,并且在現代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的直接原因。
為基層定向培養人才
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有專家曾建議國家制定相應政策,把定向免費培養中醫藥專業學生作為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的重要舉措。設立國家財政專項經費,每年定向培養中醫藥專業大專生,為全國鄉鎮衛生院(中心、室)提供中醫藥專業從業人員。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