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醫藥文化促人才培養第 3 頁
構建中醫藥文化建設實踐工程。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獲得更深入的體驗和感悟。為此,可以通過以下形式實施:
在校內,要用中醫藥文化打造第二課堂的特色。既要組織成立推拿協會、針灸協會等學生社團,舉辦“杏林之春醫學節”、“藥膳美食節”等文化活動;又要開展名老中醫學術講座、“杏林講壇”等學術活動,舉辦“中醫藥經典著作讀書班”、“傳統中醫教學班”等教學活動;還要開展太極拳、養生氣功等中醫藥保健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領略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在校外,要積極開展中醫藥服務群眾活動。或者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走進農村、社區,進行中醫健康咨詢服務,舉辦中醫藥知識講座等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或者利用學生見習、實習的機會,開展醫療義診、養生保健知識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升對中醫藥文化價值理念、倫理規范等的體會、感悟。
抓好普及型和系統型教育
普及型教育(橫向)。即面對全體學生,采用普及型中醫藥文化教育的方式。對此,一方面要以開設中醫藥文化必修課和選修課為主導,指導學生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掌握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和思維方式,領會中醫藥文化的價值取向等;以舉辦中醫藥文化學術講座、開展中醫藥文化競賽等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激發學習中醫藥文化的熱情。從整體層面加強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素質的養育。
系統型教育(縱向)。即對部分對中醫藥文化興趣濃厚、可塑性強的學生,采用系統型教育的方式。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篩選”出有志于研習中醫藥文化的學生,因材施教,予以學習培養上的政策傾斜。一方面進行“彈性化”教育管理,給予其中醫藥文化學習上的“時空”支持。另一方面進行個性化培養。比如舉辦“中醫藥文化學習班”、成立“中醫藥文化協會”等,開展中醫藥文化深層次知識的傳授;安排專門的“導師”帶教,有針對性地開展中醫藥文化研討等,從而促進其中醫藥文化水平更大地提高。通過樹立典型,影響和帶動其他學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