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醫藥大學舉辦中醫文化與中醫教育論壇
□ 章茂森 李秀源 南京中醫藥大學
日前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中心舉辦了“中醫文化與中醫教育論壇”。南京中醫藥大學吳勉華校長及有關領導、中醫文化專家以及省文史館館員等30余人參加本次論壇。專家們就中醫學的文化定位、中醫文化與中醫人才培養關系、中醫高等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發表了真知灼見。
一、科學有力批駁“取消中醫藥事件”
中醫文化專家薛公忱教授指出:有些人攻擊中醫,全面否定中醫,原因在于方法論問題。完全肯定與全盤否定中醫在方法論上都是錯誤的,都是片面、極端地對待中醫文化遺產。部分學者矯枉過正,說“儒家文化就可以建設現代化”,認為“中醫是21世紀惟一醫學”,“《易經》是文化的主干”,“不研究《易經》就不能研究中醫”等,這是走向另一極端,物極必反。現在建設和諧社會,主要任務是對傳統文化的總結、提高和發揚。
中醫基礎理論專家陳文塏教授認為評價中醫要堅持實事求是、實踐第一的科學精神,正確看待中醫的歷史和現狀,合理評價中醫藥的有效性,正確理性對待學科之間區別,客觀對待中醫藥學在整個科學體系中地位。
省文史館館員吳云波教授指出“取消中醫藥事件”引發我們對中醫方針的思考,中醫學獨立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它的積極意義。西醫與中醫無論從理論層次或學術層次上來看,先進和落后、科學性的充分與不充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不應該絕對化,在對中醫和西醫的評價上同樣如此。
中醫文化學者徐建云老師認為“取消中醫藥事件”反映民國時期爭取中醫生存發展權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按照西醫的價值標準、管理模式管理中醫,猶如基督徒管理和尚。中醫應具有獨立的教育權,獨立的管理權。
二、反思中醫教育存在的問題
全國名老中醫周仲瑛教授從老一輩中醫接受中醫教育是從傳統文化教育開始,談起傳統中醫教育與現代中醫教育的教育背景與形式之間的差異。認為高等中醫院校不是綜合性大學,不能盲目過度膨大,專業設置要合理,方向要明確;要堅持中醫方向,衷中參西,吸取現代醫學的長處為我所用,自主發展;繼承與發展創新要有機結合,回歸中醫本來面目。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煌教授就中醫教育現狀有如下建議:
1.加強臨床實用技藝的傳承。湯方、針灸、推拿等實用技術深受廣大百姓所歡迎,應該傳下去,這是當今中醫教育中的重點和特色。由于中醫的經驗性色彩重,技術性強,中醫教育應該首先講清“是什么”,然后再去研究“為什么”。
2.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中醫人才。作為來源于農耕文化的傳統中醫,在當今大衛生格局下不懂現代醫學是行不通的。中醫類專業基礎應該是現代醫學,中醫學基礎課程只能作為專業特色課程。黃教授對現代中醫的表述為:診斷是現代的,用藥是天然的,觀念是全科的,服務在社區和門診。并主張中醫?迫瞬诺娜朴^念培養。3.強化中醫人才的人文素質培養。主要是敬業精神和對病人的仁愛之心;其次是對患者心理的把握和溝通能力。
高等教育研究與評價中心戴慎主任認為,中醫教育應以史為鑒,要總結中醫教育史,加強新中國50年高等中醫教育學術反思性的研究。另外要把高等中醫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把自己的工作搞好,就是對外部討論與批評最好的回應。
中醫外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潘立群教授從中醫臨床角度指出要按中醫規律培養中醫人材,否則會導致中醫臨床陣地的萎縮。醫學應是精英教育,教師應該是精英中的精英,應下大力氣加強對中醫師資隊伍的培養。
三、中醫文化對中醫教育的影響
周仲瑛教授指出培養中醫藥大學生的興趣和信心至關重要,而人文教育所起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醫文化教育如何與中醫高等教育結合?如何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們要探索的關鍵。
人文學院副院長張宗明教授認為促進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培養具有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高素質中醫人才的需要。目前,高等中醫教育存在著重醫輕文、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分離現象,從而導致了人文教育弱化、針對性與實效性缺失,以及中醫人才的異化。合理構建中醫人文課程模塊,促進人文課程之間的交叉、融合,在專業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是促進中醫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徑。
吳勉華校長作了總結性發言,指出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與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她不僅經受住了西學的沖擊頑強地生存下來,而且至今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國衛生事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醫的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在文化,核心在療效,根本在教育。高等中醫教育應該高度重視人文教育,特別是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參與論壇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醫的未來離不開中醫教育;中醫教育不能遠離中醫人文。將中醫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培養合格中醫人才的重要途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