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道以醫顯” 弘揚中醫文化
中醫視點:縱論“道以醫顯” 弘揚中醫文化 記者 任壯
來自哲學、史學、人文社會學、自然科學以及中醫藥學等領域的知名學者,于2011年12月26日匯聚北京,參加“道以醫顯——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之道”高峰論壇,就中醫藥文化傳承和發展各抒己見——
近年來,“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漸成共識,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獲得廣泛關注。為此,第三屆“廬山杏林論壇”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中醫古籍出版社,在北京聯合舉辦了“道以醫顯——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之道”高峰論壇,以推動中醫藥文化進一步繁榮發展。
了解中醫從中醫的原點入手
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認為,了解中醫必須從中醫的原點入手。他說,中國傳統文化分為道和藝的層次,藝的層次里面包括文藝、武藝、技藝;中醫是技藝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道和藝密不可分,講究以道統藝,由道尊藝。中國文化還可以用三個字來表示,一個周易的“易”字,代表道的層次,另外兩個,一個藝術的“藝”字,一個中醫的“醫”字,易理、藝理和醫理三個理是相通的。中國文化核心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兩方面,一個是整體觀念,一個是動態平衡。中醫就是根據這兩個原則進行辨證的。了解中醫的實踐就能夠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
他說,現在世界文化發展有兩個很明顯的趨勢,一是向傳統的回歸。西方文化向傳統回歸現在最明顯的就是醫學領域。在西方有順勢療法(也是自然療法),強調充分調動人體自身的修復和痊愈的能力,現在還興起了人文治療。二是向東方社會汲取營養。現在東方文化在西方受到高度重視,尤其在生命科學方面大量吸取東方文化智慧。在中國文化里面包含有自然養生和人文養生觀念,同時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強調人的自覺。人對自己生命的自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自覺。那么,通過踐行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尤其是“仁者壽,德者壽”觀念,開展好人文教育,足以以醫顯道,以道統醫。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