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應具有現代形態
中醫視點:中醫文化應具有現代形態 王強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院
關于文化,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但其本質都是人類對自身及周圍世界認識和駕馭的能力。而中醫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不同的形態存在著。如何認識和努力構建中醫文化的現代形態,讓中醫文化成為現代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們迎接21世紀國際性文化挑戰的重要任務。
一提起中醫文化,人們首先想到的大都是傳統文化。如儒學、道學與佛學是組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而作為中國的傳統醫學必然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土壤的。但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已經不再是儒、道、釋,而是有了更多元文化的融合。例如西學和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當代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對中醫學的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不可低估。
筆者認為,一個文化多元素綜合、融合的時代已經來臨,如果我們還沒有接受多元文化的思想準備,甚至以各種理由拒絕外來文化的優秀要素,就有可能被主流文化所排斥和邊緣化,失去中醫學發展的機遇。
例如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歷史的進程指明了方向,如果沒有近百年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就不會有新中國的誕生,也就不會有新中國成立后對中醫藥學的保護。
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學者竟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說成中醫發展的“最大障礙”,反而熱衷于西方唯心主義哲學的引入。佛學也是來自異域的一種文化,傳入中國后漸漸被中國化了,在中國成為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也可以說中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佛學化了。
再說西學,與中醫學之間最近的是現代醫學。它包括醫學軟科學和硬科學,通過不斷地分化與融合,目前已經超過100個學科。現代醫學按新的醫學模式,已經發展為一個巨大的人文醫學體系。其中包括基礎與臨床醫學、醫學人文學、醫學哲學和醫學社會科學等。我們如果還停留在西學東漸之初的模樣來想象現代醫學,并且排斥之,必然是盲目的。看來,中西醫匯通的歷史任務并未完成,今后還要補足匯通這一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