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成肇仁治療失眠經驗
中醫經驗:成肇仁治療失眠經驗
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成肇仁是著名的傷寒學者,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40余年,臨床善用經方治療多種疑難雜癥。筆者在跟師學習之余,深感其處方用藥之神奇,現舉其治療失眠醫案幾則,以饗同道。
失眠,古代文獻中又稱“不得眠”、“不得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神疾病。其臨床表現因人而異,輕者入睡困難,時寐時醒,重者徹夜難眠,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其形成原因,在《靈樞·邪客》中就有記載:“今厥氣客于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暝。”歸納起來,不外乎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者陰虛不能納陽,二者陽盛不得入于陰。
成肇仁認為,不寐雖病位在心,卻與肝脾腎密切相關,此外飲食不節,脾胃受傷,宿食停滯,運化失司亦可導致“胃不和則臥不安”。
不寐有虛實之分,與七情密切相關,七情勞倦內傷心肝脾腎者,由于陰血不足,多為虛證;情志過極化火,或痰濕阻胃凌心者,多為實證;脾虛生痰而臥不安者,則為虛實夾雜。目前臨床以虛實夾雜者為多。
治療失眠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二是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施以重鎮安神藥。三是注意精神調養。筆者現以具體案例闡釋。
脾虛肝郁 氣機不暢
余某,女,51歲,2013年10月16日初診。主訴:失眠4年,伴倦怠,心煩,胃脘部燒灼感,大便偏稀,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
處方:法半夏15克,茯苓神各15克,陳皮10克,竹茹15克,枳殼10克,黃連6克,炒酸棗仁15克,炒梔子10克,淡豆豉10克,厚樸10克,生地15克,百合30克,夜交藤30克,夏枯草15克,郁金10克,合歡花15克,焦三仙各15克,太子參15克,白術12克,炙甘草6克。7劑,水煎,日分3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