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第 3 頁
中醫診為咳嗽,證屬胃逆侮肺。
治以和胃降逆,辛開苦降,調暢氣機之法,方擬旋覆代赭湯合半夏瀉心湯加減。
用藥:旋覆花(包煎)l0克,代赭石(包先煎)20克,半夏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黨參10克,煅瓦楞子(先煎)15克,沙參20克,杏仁10克。6劑,常規煎后去滓再煎,日l劑口服。囑其暢情志,忌服酸辣及強刺激食物。
二診:服用前方后干咳明顯減少,胃脘痞悶、嘈雜、反酸噫氣等癥狀亦改善。用方得效,繼用前方12劑。
三診:繼用前方后胃系癥狀與干咳基本緩解,舌、脈基本恢復常態。效不更方,繼用前方15劑后諸癥悉平。
按:本案患者咳嗽源頭為胃失和降,脾失健運,升降失常,氣逆侮肺,肺失肅降而致咳嗽頻作,導師胡思榮認為當以中焦咳嗽論治。選用旋覆代赭湯合半夏瀉心湯加減以達肺胃同治,組方運用諸藥辛開苦降,調暢氣機之效,肺和胃平,諸癥皆消。本案選方用藥,不但注意和胃止咳,肅降肺胃之功,更注重恢復其升降樞紐之功,采用調氣為和,宣降同用,盡顯中醫“致中和”之臻境。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第 3 頁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