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降逆通腑法消重癥“呃逆”第 2 頁
患者次日來述,服藥1次,3小時后嘔吐大量水液,打嗝即見好轉。過半夜入睡4小時。當日稀便2次,矢氣頻頻,腹脹已減。囑原藥繼服。
5月29日來述,上次共服藥1.5劑即愈。但前天又犯打嗝,28日加重,自感氣上攻心(劍突部)和咽部攻疼,昨夜未眠,兩天無便。診見打嗝重勢如前次,四診所見亦同,仍用前方藥和電針。30日來診時述,已服藥一劑,打嗝未減,且加干嘔陣作(即打嗝時氣上攻咽,欲吐無物),整夜未眠,腹脹仍重。
囑原藥繼服,另加調中四消丸,一次6克,6小時一次,便通即停。
5月31日復診,30日下午6時湯藥與丸藥同服。至夜11時、3時,便暢2次,矢氣頻頻,打嗝、腹脹已減大半。
6月3日來診述,6月1日中午打嗝已停,已能進食。但心口部隱隱作痛,咽下食物亦痛。查舌苔已退,全腹已軟,脈沉無弦滑。考慮其痛為逆氣攻沖所致,現已氣平,當會自復。
按:患者年輕體健,雖呃逆幾天,又不得眠,尚無虛象。從打嗝聲響,舌苔厚膩,脈象弦滑。腹診全腹脹硬為“氣滯邪實”的病機,故遵《金匱》“噦而腹滿,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之旨,用苦辛通降法,取半夏、厚樸、陳皮、木香、赭石理氣降逆,加大黃通腑導滯,砂仁、生姜和胃,交通上下,服藥一次吐出水液,而打嗝頓減,是藥效初達,助自身祛邪,邪去則正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