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閻艷麗應用細辛經驗
中醫經驗:閻艷麗應用細辛經驗 蘇衛東 河北以嶺醫院肌萎縮科
●細辛除了傳統認為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祛風勝濕功效外,還可通利九竅明目,故上可醫頭痛、口瘡眼目諸病;下可治寒疝、陽痿;外走四肢,達皮毛,療風濕痹痛;內能開肺氣、走腠理、溫腎,解咳喘、小便不利。
●細辛用量不必拘于“不過錢”,《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且認為“久服明目”;《傷寒論》當歸四逆湯中細辛用到“三兩”,換算其用量也超出“過錢”的標準,但需煎煮超過30分鐘以上,以降低毒性。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閻艷麗教授出身于中醫世家,為第二、三、四批河北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40余年,臨證經驗豐富,對細辛的臨床應用有獨到見解,現介紹如下。
細辛,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并列細辛為上品,又名“小辛”、“細草”、“少辛”。其中,小、細、少,皆因其“根細”而得名;“辛”,因其味而得名,如《本草蒙筌》所云:“其根甚細,其味甚辛……故因名曰細辛也。”因其產地和炮制不同,又有北細辛、川細辛、華陰細辛、遼細辛、制細辛等不同稱謂。細辛味辛,性溫,歸肺、腎、心經。
細辛四大主要功效
解表散寒溫經
細辛味辛、性溫;其性浮而升,辛則能散、能行,《素問·陰陽就象大論》載:“氣味,辛甘發散為陽”,故閻艷麗認為,細辛不但能疏散在上、下之風邪,而且在表之寒邪可表,在里之寒邪可除;對于陽虛外感之證,則可配合麻黃、附子以治之,如《傷寒論》301條言:“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