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關幼波治療皮疹經驗第 4 頁
現病史:患者于1973年開始感覺頸部皮膚瘙癢,散見針尖樣丘疹,自1978年以后癥狀逐漸加重,皮膚瘙癢遍及全身,丘疹處多形成潰瘍,潰破后流出透明狀黏液,繼而結成痂皮,愈后皮膚出現色素沉著。曾服激素、維生素,靜脈點滴奴弗卡因以及中藥治療,均未能收效。
既往史:有神經衰弱及結腸炎病史。
現癥:顏面、頸部及四肢皮膚有散在不規則的針尖樣丘疹(摸不著)。潰破處流出黃色透明狀黏液,刺癢難忍,影響睡眠,甚則不能正常工作。搔之則潰破滲水,數日后結成痂皮逐漸脫落,愈后遺有片狀色素沉著斑。大便溏軟,日解3次,腹部竄痛,小便量少不暢,納食不香。月經量少,色紫紅,帶經一天多。經常頭暈,睡眠多夢,面色晦暗無華。舌苔白膩,舌質暗紅,脈沉滑。
辨證:濕熱隱于血分,外受風邪(濕重于風)。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散風
組方:基本方去荊芥,加薄荷10克,黃柏10克,茵陳15克,生地10克,黃芩10克,重樓15克,生姜3克,連翹10克。
患者服上方21劑后,癥狀明顯好轉。瘙癢減輕,分泌物亦少,已能安睡和正常工作。又以原方化裁進10余劑,皮疹已基本不癢,尚有極少數疹點。其他一些均正常。繼續服藥觀察以鞏固療效。一年后隨訪,皮膚濕疹痊愈,未再復發。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