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利水行氣治臌脹
中醫經驗:利水行氣治臌脹
鄧某,男,57歲。2011年6月16日初診于筆者老師湖北中醫藥大學田玉美教授。腹水2年余。2年前下肢靜脈曲張后,腹部出現腹水,檢查為肝硬化腹水。現腹大如鼓、脹滿,氣喘不能平臥,周身皮膚黧黑,肌膚甲錯,伴神疲乏力,小便不利,大便調。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數。證屬水濕瘀熱互結腹內,氣機阻滯。治宜利水消腫,行氣除濕;方用己椒藶黃丸合胃苓湯加減。處方:防己20g,椒目6g,葶藶子6g(另包),蒼術10g,厚樸20g,青陳皮各10g,白術10g,澤瀉30g,豬苓20g,草果仁10g,大腹皮15g,車前仁30g,白茅根30g,砂仁6g,廣木香10g,藿香10g,法半夏10g。7劑,水煎服。
二診:藥后無明顯改善,諸癥同上,舌紅苔黃厚,脈弦數。師慮痼疾日久,恐病重藥輕。遂守上方加豬苓至30g,茯苓30g,桂枝6g。以加大化氣利水之功。繼服14劑。
三診:患述仍無明顯改善,腹仍脹大如鼓,臥時呼吸困難,全身乏力,大小便少,舌質紅,苔白厚,脈弦數。謹守上方加葶藶子至10g(另包)。14劑。
四診:腹水稍減輕,仍腹脹如鼓,全身乏力,下肢尤甚,周身皮膚黧黑,小便量少,大便日1~2次偏稀,舌質紅,苔白厚,中有裂紋。此乃藥已中的,初見成效,故繼守上方加茯苓皮20g。14劑。另開濟生腎氣丸2盒,囑其與藥同服。
五診:腹水已消一半,乏力減輕,現腹脹,周身皮膚黧黑,小便量較前增多。大便日1~2次,舌質紅,苔白,脈弦細數。守上方加山萸肉10g。囑繼服濟生腎氣丸。又進一月后腹水基本消除,師又轉以調和肝脾,理氣祛濕為大法以善其后。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