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成肇仁驗案兩則
中醫經驗:成肇仁驗案兩則
成肇仁教授是全國知名傷寒學者,從醫執教40余載,學驗俱豐,臨證喜用經方,且多有發揮,治急性病有膽有識,治慢性病有方有守.筆者跟師侍診,受益匪淺,今擇師之醫案二則,以饗同道。
口腔皰疹案
譚某,女,39歲初診,2011年11月23日初診。自述患口腔、口唇、皰疹反復發作已3月,伴尿灼燒,尿黃尿痛,大便秘結,3~4日一行,大便呈羊屎狀,平素畏寒;舌暗紅體瘦小少苔,脈沉細。曾在多家西醫醫院診治未查明病因,服多種西藥治療無效,遂求治于成師。
處方:生地黃30克,玄參30克,麥冬10克,黃連6克,大黃12克,通草10克,赤白芍各10克,黃芩10克,炒梔子10克,滑石18克,青黛10克(沖服),甘草6克,連翹15克,牡丹皮10克,石斛15克,淡竹葉10克,枳實10克。3劑,水煎服。
二診時患者口腔、口唇皰疹及尿灼痛癥狀明顯好轉,大便已通,但排出欠暢。守上方去青黛加知丹10克,黃柏10克 ,7劑。三診訴上述癥狀基本痊愈。守方7劑以鞏固療效。
患者口腔、口唇、皰疹,且伴尿灼熱,尿黃尿痛,大便秘結呈羊屎狀,成肇仁老師辨此屬里熱熾盛、小腸熱盛、熱結腸腑證。《溫病條辨》中焦篇云:“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其證有五……左尺牢堅,小便赤痛,時煩渴甚,導赤承氣湯主之。”而舌暗紅體瘦少苔、脈沉細,則為熱盛傷津之象,故成肇仁取導赤承氣湯之法。方中用導赤散之生地黃、甘草、通草、淡竹葉清泄小腸火熱,大黃攻下大腸熱結。此實為二腸同治之法,使熱從大小便而去;黃連、黃芩、梔子、牡丹皮、連翹、青黛清瀉上下二焦氣分營分之熱;又考慮其熱盛津已傷,熱結津虧,故寒下的同時,滋養陰液,故用生地黃、玄參、麥冬、石斛,實為增液之意滋養陰液;枳實理大腸腑氣,助大黃攻下之力。藥癥相符,面面俱到,故獲佳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