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修煉的具體操作第 9 頁
二、調息
調息是調控呼吸的操作活動,也稱煉氣。
調息的意義在于通過調控呼吸而孕育和引導內氣,這是進入氣功境界的重要操作環節。呼吸與內氣有直接相關,通常練功過程中隨著日常呼吸的逐漸減弱,內氣的活動逐漸加強。一吸一呼為一息,其中尤以呼氣與內氣密切相關,內氣多隨呼氣而生發運行,故許多功法注重于調控呼氣,例如內丹術。此外,現代研究已證明調息可調節植物神經系統中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張力,從而可以調整相應的內臟組織器官的功能。
調息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呼吸形式的操作,即按入靜的需要將自然呼吸逐漸過渡到胎息。二是出入氣息的操作,即將呼吸之氣息“調柔人細,引短令長”,使之綿綿不已,若存若亡。
一、呼吸形式操作
練功的呼吸形式大體可分為常用呼吸形式和特殊呼吸形式兩類。前者各種功法普遍應用,與總體氣功境界直接關聯的呼吸形式,后者是某些功法應用,為達到特定的養生或治療目的的呼吸形式。
(一)常用呼吸形式
常用呼吸形式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胎息。這三種呼吸形式可以看作是調息操作中從日常呼吸形式轉化為練功呼吸形式之統一過程中的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
1.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的特征是呼吸時可見胸部起伏,吸氣時胸部隆起,呼氣時胸部回縮。人在站立時的自然呼吸形式一般即胸式呼吸。歌唱家、運動員等由于經過了長期的鍛煉,可有自然的腹式呼吸或胸腹式混合的呼吸形式。練功呼吸形式操作的第一步,即是將自然的胸式呼吸向深、長、柔、細的方向引導。在氣息操作中已經談過,其操作的準則是要用意不用力。但在呼吸形式操作之初,完全不用力難以做到,可以以用意為主,稍稍用一點力。用力的程度當如古人所說:不澀不滑,即使出入的氣息通暢自如而又稍有約束。待胸中的氣息出入調勻之后,就可以引導氣息向下發展,從胸式呼吸逐步轉為腹式呼吸。這個轉變不可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漸進,一般可采用分段下降的方法。例如先下降到心窩部膻中穴處,待此處氣感充實了,氣息出入穩定了,再向下延伸到臍部,最后到達下丹田。
在此氣息逐步下降的過程中,胸式呼吸可過渡為胸腹混合式呼吸,呼吸時可見胸部和腹部同步起伏。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