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修煉的具體操作第 11 頁
3.胎息
胎息有兩種解釋。一是氣息自臍中出入,如古人所說:“初學調息,須想其氣出從臍出,入從臍滅,……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古人提出胎息是為了在呼吸形式上返老還童,認為胎中的嬰兒是以臍呼吸的。《攝生三要》中說:“人在胎中,不以口鼻呼吸,惟臍帶系于母之任脈,任脈通于肺,肺通于鼻,故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其氣皆于臍上往來。”胎息的第二種解釋是體呼吸,即遍身呼吸,毫毛呼吸。如《蘇沈良方》中說:“一息自往,不出不入,或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云蒸霧散,無始已來。”胎息的兩種解釋或可以看作是它的兩個階段或兩種形式,前者是初步的;后者是從前者進一步發展而來的。練功高層次境界所要求的胎息,是取后者,即體呼吸。
臍呼吸作為胎息的初級階段,其層次與丹田呼吸相等或相當。故以上介紹丹田呼吸時,胎息的初級階段即已經開始了。以下是胎息的高級階段,即體呼吸。
體呼吸或毫毛呼吸與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呼吸的通道在主觀感覺上不再經過口鼻。胸式呼吸及腹式呼吸,包括丹田呼吸,盡管呼吸的支點變了,但氣息的出入的通道還都要經過口鼻。或鼻呼鼻吸,或鼻吸口呼,或口呼口吸,或口鼻共同呼吸。體呼吸就不同了,它要求氣息從遍身毛孔出入,避免使用口鼻。體呼吸最初形成時,呼吸的支點還可以保留在丹田,但氣息是通過周身毛孔直接向丹田聚散,不再經過口鼻。在主觀感覺上,只覺周身毛孔開合,氣息往來其間,而口鼻的氣息出入已經微乎其微。
從臍呼吸或丹田呼吸的過渡到體呼吸,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操作過程。這一操作的中心環節是要不斷加強丹田的氣感,由此會產生兩方面的結果。其一是隨著丹田氣感的逐漸充實,內氣會向周身彌散,整體的氣感將形成,且有彌散出體外與外界大氣融為一體的趨勢。另一方面,口鼻出入的氣息會越來越弱,漸至似有似無,時有時無。漸漸的,氣息自口鼻的出入趨于停止,而氣息自毛孔與外界的交換成為自然。順此一增一減的趨勢因勢利導,體呼吸的操作目標就會自然而然地達到。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