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修煉的具體操作第 17 頁
二、境界性操作
境界性操作是練功中對整體意識狀態即意識境界的自我判斷、評價、把握的過程。這類操作是伴隨性的,它不是主動引導的過程,而接近于等待、認可的過程,如水到渠成。
無論練功時采用意守、存想還是入靜的操作,在練功的全過程中,意識境界的逐漸深化會顯示出不同的階段和層次,依意念性操作的不同目的和方法,意識境界的演進變化也不盡相同。以下主要介紹入靜意識境界的演化過程,對意守及存想的意識境界亦做簡要說明。
(一)入靜的意識境界
依據不同的標準和需要,練功入靜的過程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或層次。以下介紹的四階段劃分是以入靜過程中不同時期主觀體驗的不同特征為依據而制定。按練功入靜的一般進程,這四個階段依次進行如下。
1.松靜階段
此階段是入靜的淺層。主要體驗就是身體及精神的放松與安靜。真正做好并不容易。就放松而言,肢體的放松比較容易,而內臟的放松就不那么容易,然而內臟放松比肢體放松更重要。肢體放松的某些環節也相當容易被忽視,例如眉眼部分的放松。精神上放松的關鍵是不再有意識地去想什么,雜念還有,可能還很多,但只要不主動起念。真正的放松是身心內外的徹底放松,方能為安靜打下基礎。放松和安靜的聯系極為密切,它們互相促進,而且融為一體。肢體肌肉放松血脈才能靜,松本身就是靜的開始;故愈松愈靜,深度的松即是深度的靜,進入寧靜舒適的境界。
2.動觸階段
此階段發生于松靜階段的基礎上,其表現可以歸納為古人所說的“十六觸”,即動、癢、涼、暖輕、重、澀、滑、掉、猗、冷、熱、浮、沉、堅、軟。十六觸所包含的內容,多屬肌膚或內臟的各種感覺,也有的整體本體感的變化。動觸的發作大都只發一觸或幾觸,甚至多于十六觸。典型的動觸往往先從身體的某一局部開始,然后漸漸遍及整體。動觸一般是緩緩開始,而后隨著范圍的擴大漸漸增強,誘發之后,再逐漸減弱,最后慢慢消失。動觸階段的后期所有的機體感覺均趨消失,身心如釋重負,自覺輕捷安穩,周身的氣血已經通暢,身心健康已達到新的水平,有病的患者此時多已痊愈。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