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九大流派第 2 頁
動形學派 動以養形 動則不衰
動形學派是主張適度運動的養生學派。動形以養生的思想始于《呂氏春秋》,其學派形成于漢唐,后世不斷創新和發展。動形學派認為,形體的動靜盛衰關系著精、氣、神的衰旺存亡。形體動則脾胃健運、精氣周流,生命力旺盛而不衰。
以動養形始于莊子。老莊認為靜可以長生,但道家意守丹田的養生方法,實是靜中有動,以達到運行氣血、和調陰陽的目的。后世各派氣功多源于老莊。《素問·上古天真論》“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的論述正是對養生基本原則的概括,導引術則是“和于術數”養生法之一。
張仲景進一步闡述了導引在養生防病上的意義,指出“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勿令九竅閉塞”(《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華佗養生有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后漢書·華佗傳》)。他創立的“五禽戲”,把導引術向前推進了一步,并從理論上進一步闡述了動形養生的道理。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論述道: “養生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繼之,宋代創立“八段錦”,明清太極拳盛行,以及近年興起的各種運動、舞蹈、體操等鍛煉形體的方法,都是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的養形之法。
順應學派 順應自然 因時養生
順應學派是主張順應四時自然規律變化而養生的學派。順應學派認為只有主動掌握外界變化規律防御外邪侵襲,以養生、養長、養收、養藏,才能養生防病,延年益壽。
老莊首先提出“順乎自然”的養生理論和方法。《靈樞·本神》指出:“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避邪不至,長生久視。”說明了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的重要性。朱丹溪亦指出:“善攝養者……各自珍攝,以保天和(《格致余論》)。” 故養老之法,必然要依天和、顧四時變化而攝養。 此外,邱處機深通醫術、精于養生,其養生專著《攝生消息論》從不同角度對四時精神調養、起居調攝、飲食保健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萬全亦認為,天地萬物陰陽和則平,陰陽失調便不和,“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凡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宜避之,不可恃其強健而不畏也(《養生四要·法時》)”。皆是主張起居規律應隨季節不同變更,以與自然界陰陽之氣的消長保持協調統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