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中醫養生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中華文化的本質、品格、哲理深刻地體現于中醫文化之中,也創造了中醫養生的根本優勢。在哲理上,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二元辯證,整體論等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都體現出中華民族特別重視世界萬物彼此之間的關聯,并以“中和”(陰陽平衡)作為處理各種關系的原則。“中”即不走極端,“和”即不對抗。這種“中和”哲理形成了中醫獨特的個性和優勢,也讓中醫文化成為中華文化最傳統、最生動、最具體、最切身的載體,打開中華文化寶庫的鑰匙。所以說,中醫,上可治國,中可治人、下可治病。前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文化學者許嘉璐提出,中華文化“一體兩翼”,一體就是中華文化的理念,包括倫理道德,一翼是中醫文化,一翼是茶文化。
當今,人們的思想觀念、健康理念、生態生活環境、工作生活方式以及健康需求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對中醫養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人相應,順應自然方能達到身體最佳狀態,謂之“體養”。
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取決于順應天地人自然系統外在大天地的統一和人自身五行內在小天地整體的協調,尤其是注重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中醫養生方法,全部都是取法自然,取材自然,開發自身,順應時序、地域和體質進行個性化“辨證施養”,通過保精、裕氣、養神煉形的各種方法,充分維護、開發、激活自身潛藏的元氣,以提高自身的調節能力、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和修復能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健身強體,養壽延年的目的。因此,人應當十分注重順應和利用四時變化法則以養生,順應和利用地域環境類型特色以養生,順應和利用人的體質和氣質差異特質以養生,使人體與天時、地域環境處于相對適應的良好平衡之中,達到生命的最佳狀態:“陰平陽秘”“形與神俱”,而“盡終天年”。
中國哲學的最高智慧在于天人合一。人的自身小天地和諧必須置身在天地大宇宙的和諧之中。當前,人的自身健康已經受到自然環境破壞的嚴重影響,人類應當立足中國哲理之根基求索順應生態環境變化新的養生方法之外,更應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敬畏自然,推介回歸自然、節制欲望、簡單生活、詩意棲居等既古老又新生的生活理念,扭轉人類背棄自然的身影,阻止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為,延緩人類匆忙無序的腳步,消減人類貪得無厭的欲望,還自然一個自然而然,人類才能生活在這天地之間、自然之間,才能達“為天地立心”之目標,達到“萬物一體的最高生態境界”。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