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棋圣”吳清源的養生之道第 3 頁
食清淡,養胃氣。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清淡飲食才是養護胃氣的一大法寶。
中醫認為,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如果平時感覺胃脘隱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體消瘦、舌紅少苔,那么不妨吃些山藥百合大棗粥。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有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發胃部不適,建議吃些木耳炒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常咽津,養腎氣。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也是全身的氣根,更有“氣歸于腎”之說。腎氣充足,人的生命力便旺盛,就能延遲衰老。反之則會出現一系列腎氣虛衰的癥狀。用叩齒和舌頭攪動牙齒的方法刺激口腔津液的分泌,待津液盛滿口腔之后,分三次咽下。長期咽津,有利于腎氣充盈。
進入冬季,板栗開始大量上市。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腹瀉,腎虛造成的腰膝無力及小兒脾胃不健等。此外,栗子還能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老年人常吃栗子,可防老抗衰,益壽延年。比如板栗排骨湯就挺不錯。具體的食材和做法是,先準備排骨150克,去殼鮮板栗50克,將排骨洗凈焯水后,與板栗一同燉煮至軟爛,調味即可。它具有補腎益氣的作用,適合腎氣虛者食用,其主要癥狀為氣短自汗、面色發白、小便頻多、倦怠無力。
心身兼養得長壽
吳清源生前曾說:“人生一世就是修行一世,無論是輸是贏。”也正是由于他具備了極高的個人修為,才能在圍棋藝術領域內先人一步地發現了“調和論”,倡導顧全大局平衡的哲學思想。這一傾注他畢生心血的“調和論”,成為他提出的“21世紀圍棋理論”的奠基石。吳清源的自傳起名為《中的精神》。他解釋說,圍棋的理想是“中和”,又可理解為“調和”。“中”這個字,中間的一豎將口字分成左右兩部分,這左右兩部分分別代表著陰和陽,有了取得陰陽平衡的那一豎,才構成“中”字。要想到達“中”的境地,絕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內心修養。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主任王東旭介紹說,中醫經典著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救其本。”所以中醫養生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平衡陰陽”,給機體內、外造就一種和諧的環境。《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之間相對的動態平衡,稱之為“陰平陽秘”。“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對正常生理活動的概括,一旦陰陽失和即是病態,疾病的發生是陰陽失調所致,而達到陰陽平衡的養生目標就要像吳清源先生那樣做到身心兼養!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