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教授情志養生五要
名人養生:王琦教授情志養生五要
王琦教授已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歲月的痕跡在他臉上竟是那樣的不明顯。談到養生,他對記者說:在眾多的養生方法中,我認為情志養生最重要。王琦認為,養生不是刻意為之,養生也沒有固定程式,養生應該是心境上的修養,是順應自然的過程。《莊子·達生篇》:“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后而鞭之。”養生并無定式,而是揚長補短順勢去做。就像是一個放牧的人趕著一群羊,只有當某一只羊掉隊了,去趕一趕,整個羊群就跟上去了。
王琦認為,養生先養心。古語云:體壯曰健,心怡曰康。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體質健壯。所以人們所追求的健康應該是身體上、心理上、社會上和道德上的和諧狀態,養生以養心為要,養心才能達到心身的和諧,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關于養心,王琦認為有“五要”:一要平常心、二要仁心、三要寬心、四要靜心、五要開心。
一要平常心。關鍵詞是“淡”。《黃帝內經》中講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真正會養生的人,能夠做到心境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琦認為,“心到平常即是真”,保有一顆平常心才活得真實。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剩有僧人歷更稀。若問延年何法術,一生淡泊養心機。”
二要仁心。關鍵詞是“仁”,仁慈、仁愛。《中外衛生要旨》有云:“常觀天下之人,凡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間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對中醫養生影響極深的儒家,在養生過程中,非常注意心理調整。“能以中和養其身者,其壽極命。”孔子認為“養德尤養生之第一要也”,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長壽之路。 “養心立德,福壽康寧”,這些道理對現代人同樣適用。而作為醫生,更應該有一顆仁慈大愛之心。王琦常對學生說,是患者成就了醫生,所以對患者要常存感恩之心。在一次游覽五臺山時,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佛光梵音繞五臺,無邊清涼遠塵埃,但求慈航心中渡,不著袈衣亦如來。”這也是他從醫做人的準則。
三要寬心。關鍵詞是“寬”,寬容、豁達。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一回事。王琦對記者說,在這一點上,你就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有“時”無“空”、有“空”無“時”都不行,不可強求。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霧,必定是柳暗花明。我們要按生活本來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著自己的意愿看生活。豁達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豁達是一種學養,一種理念,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對待人世的一種態度。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卻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沈從文也好,馬寅初也好,一些偉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對于人生的種種不平、不幸,都以其博大胸襟和知識學問一一涵蓋,以及由善良忠直道義所孕育的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所戰勝!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