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棋圣”吳清源的養生之道第 2 頁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倪正介紹說,這首養生詩中提到的“養生先養氣”是中醫養生精髓。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命之本。《素問·舉痛論》中說:“百病生于氣也”。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6個方面。
忌大喜,養心氣。中醫認為“過喜傷心”,“喜則氣緩”,這里的“喜”指的是大喜和狂喜。養生雖然要保持喜悅的心情,但過度的喜悅卻會使心氣上沖,擾亂正常的氣機,不宜健康。而吳清源正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冬季最好的養心食物就是紅豆,它的養心的功效自古就得到醫家的認可,按照中醫理論,紅豆顏色赤紅,與心對應,故李時珍把紅豆稱之為“心之谷”, 強調了紅豆的養心功效。從食療功效來看,紅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其粗纖維物質豐富,臨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壓、改善心臟活動功能等功效;同時又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非常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寒冷的冬季,想養護心氣的人們,不妨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紅豆粥吧!
莫生氣,養肝氣。中醫所指的肝有“將軍之官”之稱,中醫認為“大怒傷肝”,養肝氣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增強對憤怒情緒的調解和自控能力。只有少生氣,肝氣才能調和,氣機的運行才能順暢。
冬季養護肝氣可以睡前按揉太沖穴。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于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少憂思,養脾氣。中醫認為“憂思傷脾”,“思則氣結”,如果一個人整日為了瑣事胡思亂想、思慮過度,就會傷及脾氣,出現腹瀉、面色差、神經衰弱等癥狀。
吃土豆是有助健脾的好方法。中醫認為土豆能健脾和胃、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土豆中含有大量的優質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保持腸道水分。另外,雖然土豆淀粉含量高,但是同大米相比,所產生的熱量較低,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少言語,養肺氣。肺主氣,司呼吸。這首養生詩中說的“守靜閉龜息”就是古人養生“調息養生”的一部分,具體來說要求呼吸要“深細勻長”,大家平時需要鍛煉肺活量,增強肺功能。避免成為話癆,因為中醫認為“多言耗氣”。
平時吃一些潤肺養肺的食物,對于預防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強身健體都有好處。白色食物大都與肺對應,比如杏仁就不錯。但是中醫說的杏仁有兩種,一種味苦,名為苦杏或北杏,多用于臨床治療,還有一種味甜,名為甜杏或者南杏,是食療的佳品。比如居家做杏仁露也很簡單,用豆漿機把杏仁磨漿隔渣后加水、糖、奶煮開,一杯可口的杏仁露就做好了。寒冷的冬季,一杯杏仁露,配上全麥面包、雞蛋等,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便做成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