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張學文的養生之道第 2 頁
慎狂喜:狂喜指喜悅情緒過度激發。人們熟知的“范進中舉”,說的就是這種突然的狂喜,可導致“氣緩”,即心氣渙散,血運無力而瘀滯,便出現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類病癥,甚則精神失常或暴亡。張老曾經診治過一農婦,由于花費6元購買了三張彩券均獲大獎,后逢人便說“我中獎了,我中獎了……”,整日絮叨不休,精神失常,重演了“范進中舉”的現代版。所以暴喜、大喜、狂喜同樣不利于健康。
戒暴怒:暴怒指情緒驟然激憤或久怨怒氣太盛。它是由于某種目的和愿望不能達到,心生不滿累積而爆發。暴怒輕者事后會肝氣郁滯,頭暈頭痛,胸脅脹滿,心中悶疼;重者便會即時出現面色青紫、四肢發抖,甚至昏厥死亡。尤其是中老年人在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時,更易誘發腦溢血或心肌梗死。《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一位“文武籌略,雄姿英發”的將才,但心胸狹窄,好生氣發怒,被諸葛亮“三氣”之下,大怒不止暴厥而亡。當然,若是輕度的發怒,有利于壓抑情緒的抒發,有益于健康。關鍵在于適可發怒,善于自我調控,莫使“一發不可收拾”。
解憂思:憂思是指憂愁深沉、思慮過度,深陷苦悶不能自拔。表現在情緒上,憂郁寡歡,悲傷慟哭,神弱氣怯。輕者,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少言少語,意志消沉,獨坐嘆息;重者,輾轉難眠、精神恍惚,心中煩躁,惶惶不可終日。由于憂思過度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機逆亂,繼而會發生咳喘、呃逆、嘔吐、納差、失眠、便秘、陽痿、癲癇等癥,甚至誘發癌癥或其他疑難重癥。俗話說:“憂愁煩惱,使人易老。”“愁一愁,白了頭。”事實正如此,東周伍子胥,因無計闖過昭關,一夜之間愁白滿頭青發;在現代社會由于生存競爭激烈,生活工作壓力巨大,憂思沉重,導致抑郁癥頻發,甚則輕生自殘,此已引起醫學界和社會學家的高度重視。
中醫有“思慮傷脾”之說。思維善鉆牛角尖的人思慮纏綿,易導致氣機壅滯,脾胃運化失職,則食欲大減,勉強進食則飲食不化而積食內停,日久則神疲乏力,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脘腹痞脹或疼痛。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長期從事腦力勞動,大腦高度緊張的知識分子,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潰瘍病,這和中醫學的“思慮損傷心脾”的理論是一致的。
化解憂思,一則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開闊心胸;二則要善于換位思考,必要時要用“阿Q精神”聊以自慰。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