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下肢傷筋 第三節 膝部病癥第 5 頁
二、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解剖生理】
側副韌帶位于膝關節兩側,它與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外側副韌帶呈繩狀,較堅韌,起自股骨外上髁外側,止于腓骨小頭,稱腓側副韌帶。膝關節伸直時,該韌帶緊張和髂脛束一起制止膝關節的內翻活動。內側副韌帶扁寬,呈三角形,基牘朝前,尖端向后,分為前縱部、后上斜部和后下斜部。前縱部起于股骨內上髁,向下斜行止于脛骨上端內側緣;后上斜部自前縱部后緣向后下,止于脛骨內側關節邊緣,并附著于內側半月板的內緣;后下斜部自前縱部后緣斜向后上,止于脛骨髁后緣和內側半月板的后緣。在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內側副韌帶最緊張,可阻止膝關節的任何外翻與小腿旋轉活動。在膝關節半屈曲時,則副韌帶松弛,膝關節不穩(小腿有一定的回旋活動),容易遭受損傷。
【病因病理】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絕大部分發生于內側。正常的膝關節約有十度左右的外翻。膝關節外側易受外力的沖擊,使膝關節過度外翻而損傷內側副韌帶,使其發生部分或全部斷裂。有可因為膝關節在屈曲位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或在足部固定時,大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外展、外旋而發生膝部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的深部纖維與內側半月板相連,故在深部纖維斷裂時,有可能同時產生內側半月板撕裂,甚至并發交叉韌帶撕裂,或關節滑膜撕裂。側副韌帶撕裂后,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弱。若治療不當,則斷裂的纖維回縮,形成疤痕連接,造成韌帶弛張無力,膝關節功能減退。
【臨床表現與診斷】
1.本病多有明顯外傷史,多發生于青年以后。
2.側副韌帶損傷后,傷側腫脹、劇痛,膝關節呈半屈狀,可勉強行走;韌帶完全斷裂時,皮下出現瘀血、青紫。由于明顯的疼痛、腫脹、影響膝關節功能活動。
3.交叉 可在股骨內、外髁或腓骨小頭上緣、脛骨上端內緣觸及壓痛點和腫脹區,有韌帶斷裂者,可摸到斷裂間隙及回縮的韌帶端。
側向運動試驗陽性。個別慢性損傷的病例,可觸及結節樣硬物,壓痛明顯。
X線檢查 早期可見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輕度筋肉阻止腫脹陰影,并可排除撕脫性骨折或其它病變。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