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下肢傷筋 第四節 踝部病癥
一、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為日常多見的關節扭傷。可分為單純性扭傷或同時伴有骨、韌帶、關節囊的損傷。傷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瘀腫、疼痛和關節活動障礙。
【解剖生理】
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負重和行走。其運動范圍只限于前后方向,故為屈戌關節。但與距下關節和跗間關節的活動合在一起,即成為能做旋轉活動的“杵臼關節”。踝關節的正常運動和穩定,主要依賴于骨與韌帶的相互調節作用。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內、外踝之間的關節面與距骨上之滑車及其兩側關節面構成。脛骨下端的關節面呈凹形,后唇較長,可以防止脛骨向前移位;但內踝較短,僅覆蓋距骨內側四分之一的面積。腓骨下端關節面(即外踝內面),完全覆蓋了距骨體外側(外踝比內踝長而偏后)。距骨之頂面呈鞍狀,與脛骨下端關節面相對應;外側關節面呈三角形,與外踝關節面相符合,但略低于內側逗點狀關節面;距骨體前寬后窄,能阻止踝關節向前移位。踝關節的關節囊前、后松弛,兩側緊張。關節周圍的韌帶前后薄弱而兩側較強。內側副韌帶呈三角形,又稱三角韌帶,其尖部朝上附著于內踝尖,底部三附于舟骨結節、跟舟、跖側韌帶和距骨頸等,并在后面附著于距骨體,稱距腓前韌帶;中束呈縱形,由腓骨尖至跟骨外側,稱跟腓韌帶;后束較堅強,由外踝之內面止于距骨后結節,稱距腓后韌帶。脛腓橫韌帶,為連接脛骨和腓骨下端,保持踝關節穩定,并防止脛、腓骨下端分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