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下肢傷筋 第二節 股部病癥第 2 頁
【手法治療】
1.原則 舒筋通絡,活血化瘀,剝離粘連,解痙祛痛。
2.施術部位 大腿后內側及外側。
3.取穴 承扶內側敏感點、殷門、委中、承山、沖門及股內側壓痛點。
4.施術手法 推、揉、撥拿、回旋、屈拉。
5.治療時間與刺激量 急性者每次十五分鐘,手法宜輕;慢性者每次二十五分鐘,手法宜重。
6.手法操作
慢性損傷(分以下三個步驟施術):
(1)揉壓撥拿股后法 病人取俯臥位。術者立于健側,用一手掌根或肘部反復揉、壓臀部及大腿后內側數分鐘。繼之,用拇指撥、多指拿大腿后內側筋肉5到7遍,而后用拇指點、撥承扶內側敏感點,拇指壓殷門、委中、承山等穴。
(2)推揉撥拿股內法 病人蠕仰臥位,傷肢屈曲外展、外旋。術者立于傷側,一手扶膝外側固定,另手掌自大腿內側血海穴處推撫至近腹股溝處數遍。繼之,用一手掌根或拇指由內收肌恥骨附麗區向下揉、撥到股內側中下部5到7遍;多指(拇指在前、余四指在后)由上而下握拿內收肌變硬之肌腹(以疼痛敏感區為主),向內后方提捏并前后彈撥該肌數次。而后,用拇指或魚際部帶動皮膚由上而下推理損傷之筋肉5到7次,以達到舒筋、消炎、止痛之目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