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從經典臨床價值談中醫傳承發展第 4 頁
證是平脈辨證體系的核心
每個證,都要明確性質、病位、程度、病勢四個要素,可簡稱為四定。證是辨證論治體系的核心,而脈是辨證論治體系的靈魂、精髓。證確定了,法由證出,方依法立,此即辨證論治的全過程。使人掌握了這套平脈辨證的思辨方法,就是授人以漁,就可駕馭百病。
我們可以把中西醫百病看成是橫向排列的,而證是縱向排列的,每種病都可分為若干個證,我們只要辨明了是什么證,即使不知道是西醫或中醫的什么病,只要明確了證,就可以立法處方,進行治療。通過證,就可以統轄百病。如脾虛證,幾乎內外婦兒各科均可見此證型,只要我們明確了該病是脾虛證,即使不知中醫、西醫叫什么病,照樣可以治。
所有的病,都是可以相互傳變兼夾的,如寒證可傷陽,可產生水濕痰飲、瘀血,又可化熱而內竄成六經熱證,亦可傷陰而造成陰虛證。熱證可內竄臟腑經絡,而成六病熱證,亦可壯火食氣而轉為虛寒之證,亦可灼液成痰,或煎熬陰血而產生血瘀等。中醫的百病可以傳變、轉化、互通:中西醫百病也可相互轉化互通,只要掌握了以證為核心的平脈辨證體系,就可看成百病一也,從而駕馭百病。
中醫的根本特色是辨證論治,證是辨證論治體系的核心,而證又依脈而定,因此,脈又是辨證論治體系的精髓、靈魂。這是我們經歷了58年鉆研經典、臨床苦苦求索而確定的“平脈辨證”這一思辨體系,且老而彌堅。
平脈辨證體系的內容
在臨床反復摸索中,我們將平脈辨證這一思辨體系具體化為以下六點:①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脈解癥,以脈解舌,方無定方,法無定法;②以整體觀為指導,胸有全局,整體辨證;③平脈辨證;④首分虛實;⑤動態辨證;⑥崇尚經方。
我們以此六點為指導,形成了“平脈辨證思辨體系”。我們前后撰寫的16部專著,已合編為《李士懋田淑宵醫學全集》,就是圍繞“平脈辨證”這一思辨體系展開的,以這一思辨體系為指導,臨床中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