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醫學并存背景下中醫之發展第 6 頁
列寧講:“自然界的統一性顯示在關于各種現象領域的微分方程式的‘驚人的類似’中”和“正是由于自然界的這種統一性,使得不同性質的現象可以類比,進行數學模擬和建立數學模型才有可能。”顯然,中西醫學也不例外。加強中醫的“數字化”研究實為必要與迫切。通過這一類研究,達到如恩格斯說“……一切差異都在中間階段融合……”。
同時中醫學中體現的辯證法思想也值得西醫學習,恩格斯講:“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和不變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和“恰好辯證法對今天的自然科學來說,是最主要的思維形式,因為只有它才能為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發展過程,為自然界中的普遍聯系,為從一個研究領域到另一個研究領域的過渡提供類比,并從而提供說明方法。”進而使中西醫理論融為一體,建立一種有別于中醫與西醫的新型中醫醫藥體系結構,拓寬對疾病的診斷方法、技術、治療原則、用藥種類、給藥途徑等,提高治愈率。
事實上目前臨床中對某些疾病采用中西藥結合的用藥方法已被多數醫生所認可。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諸多的理論、方法或技術細節問題,有待于長期深入研究與探討。
特別指出的是,中醫不能厚古薄今,現代醫學也不能厚今薄古,要相互滲透,相互借鑒,取其所長,補己之短。科學方法與技術無國界之分,醫藥學也就不應有中醫與現代醫學之別。恰如原衛生部長陳竺在北京香山舉行的太平洋健康高層論壇上強調:科學家應逐步突破中西醫學之間的壁壘,建立融中西醫學思想于一體的21世紀新醫學。這種醫學兼取兩長,既高于現在的中醫,也高于現在的西醫。他還預見,中醫的整體觀、辨證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進一步詮釋和光大,將有望對新世紀的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醫療政策、醫藥工業,甚至整個經濟領域的改革和創新帶來深遠的影響。
2008年4月25日,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熱成像技術中醫臨床運用前景研討會上講話指出,“中醫特色優勢就是中國傳統的,傳統并不等于落后,中醫并不等于保守。”在今天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里,為了發展中醫,我們應努力使其與現代科學(含現代醫學)之間和諧互補,互相交叉,互相整合,我們要在繼承、創新、和諧、融會、發展中揚其所長。讓我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地來繼承發展中醫。
回顧近百年來醫學的發展變化,醫學模式的轉變、循證醫學的發展、轉化醫學的涌現等,以及隨著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態的關注已經從“已病圖治”轉變為“養生保健,未病先防”。我們中醫人應進一步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與《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大勢,切實增強發展的意識和責任,自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外既不落后于世界健康醫學之趨勢,內又不失中醫學固有之血脈,博采古今,推進我國衛生事業繼承創新,更好地彰顯“中國式”特色優勢,實現“中醫夢”,從而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健康夢”,實實在在助力“中國夢”。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