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外傳播角度看中醫藥文化翻譯第 2 頁
在這一概念指導下,中醫藥文化的翻譯應突破傳統翻譯僅局限于原語到譯語的兩極封閉狀態,以開放、動態的視角去考慮翻譯的方法、譯文讀者和譯文讀者的反應等諸多因素。從對外傳播的角度來看,譯文讀者作為傳播活動的參與者和傳播效果的反饋者,在傳播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譯者在翻譯時要兼顧讀者的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和閱讀習慣,考慮到他們對譯文能否理解和接受。傳播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文讀者的感受。當然,這里的讀者感受是指大部分讀者的共同感受。另外,除了注重讀者感受,還應理清中醫藥文化翻譯所要達到的預期傳播效果。概括地講,其目的就是為了向越來越多對中醫藥以及相關文化感興趣的普通外國受眾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引導他們進一步體驗和感受中醫藥在防病治病和養生方面的獨特功效。這樣既能更好地提升我國中醫藥在世界醫學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又能切實促進與中醫藥相關的經貿與文化交流。
對外傳播視角下的中醫藥文化翻譯
我國的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與中醫藥文化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相似,其語言也同樣具有模糊性、歧義性和籠統性等特征。為了更好地向外國受眾傳播中醫藥文化,譯者不應一味地追求譯文在形式和內容上忠實于原文,而應在客觀準確的前提下根據具體的翻譯目的選擇靈活多變的譯法。當然,在翻譯同一作品時,不同的譯者也許會使用不同的翻譯方法,最終達到異曲同工的翻譯效果。因此,筆者以為,較之討論翻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翻譯所應遵循的原則,畢竟任何的翻譯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原則指導下,再按一定的方法進行,中醫藥文化的翻譯也是如此。在此筆者總結了以下三條原則: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