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第 9 頁
中醫理論(CMT)是否對于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今天復習這些文獻,看不到中醫辨證分型對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意義。比如,他們談到對急性白血病的中醫分為五型,而治療時使用三氧化二砷并無差別,對其他輔助的中藥,也許這些分型起作用,雖然也待證明。而西醫對白血病的分型才對他們找到適應癥起了作用。他們完全放棄中醫辨證分型以后,適應癥和效果更確切。有趣的是,張亭棟、張鵬飛、王守仁、韓太云在1973年的第一篇論文完全沒談中醫理論,而其后發表的多篇論文含中醫辨證分型。奇怪的是,雖然他們說治療作用來源于三氧化二砷,但他們直到1996年才完全放棄輕粉(氯化亞汞)。是他們考慮了中醫理論、還是不愿改已經證明有效的藥方?
誠然,未能證明中醫理論并非否認中醫理論,但是,從這兩個藥的例子中我們尚不清楚中醫理論對中藥的科學研究是否必需。
中國對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療的貢獻
急性早幼粒白血。ˋPL),曾被認為是白血病中比較兇猛且易致死的一種。1973年,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的Bernard等報道他們自1967年以來用西藥(daunorubin,柔紅霉素)治療APL的結果。此后蒽環類抗生素(anthracycline,包括柔紅霉素)和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的化療方案成為世界上治療APL的主流方法。1973年張亭棟等發現三氧化二砷對白血病的治療作用,至1979年完全清楚其最佳適應癥為APL。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