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療效是中醫臨床基地建設核心
阮善明 浙江省中醫院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領域里國家財政投入最大、期望值最大、重視程度最高、行業內外關注度最高的一項基礎性建設項目,是振興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一項戰略舉措和寶貴機遇。筆者所在單位有幸成為建設單位之一,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周密的頂層設計、高效可行的規范指南和合理的規劃運行下不斷取得新的發展和突破,F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基地建設的核心。
提高臨床療效是中醫發展核心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發展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充分體現了對發展中醫藥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從而在根本上確立了中醫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發展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在現代診療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賦予了中醫發展新的使命。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下,我們對中醫病因病機的認識有了新的定義,對于辨證體系有了新的突破。如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體質學說的建立,讓中醫“治未病”有了新的辨識模式,從而在構建中醫特色明顯、技術適宜、形式多樣、服務規范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中起到重要指導意義。中國中醫科學院劉保延等提出新的證候定義,張志斌等提出構建辨證方法新體系,以證候要(因)素、病證組合為重要環節等,均顯示出新時期中醫研究在理論與方法學上的創新。以上這些,都是圍繞提高臨床療效為核心展開的研究,極大地促進了中醫的發展。
正是因為中央、地方政府、行業內外和中醫藥發展新時期所賦予的巨大期望和歷史使命,2008年12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確定了16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從而正式拉開了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的帷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總結前期的中醫研究工作中發現,多年來中醫基礎理論沒有重大突破,中醫藥學術發展相對緩慢,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沒有顯著提高,許多中醫藥獨特的臨床診療技術、方法和手段沒能得到很好的運用、豐富和發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