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發展的三個支點第 4 頁
中藥研究的藥效評價應完善
在中藥研究的藥效評價中,目前已有一些關于“證候”的模型,但這些模型是否能真正反映中醫臨床的“證候”,還有很多未知數。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建立符合中醫病因條件的證候模型。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幾個因素復合起來造就的動物模型就看做是符合中醫“病證”的模型。要建立可控、可重復的模型,同時盡可能反映中醫的病因,這樣再進行中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
應粗線條研究中藥成分
中藥研究目前過度追求組分的提純和精制,這作為質量控制、定量研究來講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此。既然現在大家都在談中藥的作用是多組分和多靶點,而每一味中藥都可認為是個復方。那么,在目前的技術手段下,中藥的成分研究應以盡可能接近臨床使用的粗提物為佳,在保證藥效的前提下,進一步分離純化才有意義。
總之,使用中藥,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治療的是符合中醫診斷的患者,所以,其研究也是在這種框架下才能發現一些有價值、能真正走向市場、有生命力的現代中藥。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