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分期治療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50例
【關鍵詞】 功能性子宮出血 青春期 中藥療法
2006-01—2007-06,筆者運用中藥分期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以下簡稱功血)50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 50例均為本院婦科門診患者,年齡12~15歲32例;16~20歲18例;病程最長3年,最短6個月。
1.2 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1]中擬定的診斷要點:①病史:排除妊娠、應用激素類藥物及肝病等內科疾病;②癥狀: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經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③輔助檢查:經彩超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基礎體溫多數呈單相型。
1.3 治療方法 ①出血期采用益氣補腎、止血調沖法。予自擬止經方。藥物組成:黨參、血余炭、川續斷、女貞子各15 g,炙黃芪25 g,炒白術、炒白芍藥、海螵蛸、蒲黃炭、阿膠珠各12 g。頭暈寐差加夜交藤15 g、遠志10 g;口干煩熱加五味子6 g、墨旱蓮12 g。水煎服,日1劑。連服3~5劑。②血止后改擬滋肝補腎、養陰調沖法。予自擬養經方。藥物組成:熟地黃、白芍藥、山茱萸、枸杞子各12 g,川續斷、菟絲子、阿膠各15 g,當歸10 g,炙黃芪25 g。納呆、便溏加山藥20 g。水煎服,日1劑。連服7~10劑。再擬溫腎健脾、補血調沖法。予自擬調經方。藥物組成:仙茅、淫羊藿、制何首烏、黨參各15 g,熟地黃12 g,肉桂、當歸各6 g,炙黃芪25 g。四肢欠溫加制附子6 g;腰酸甚加杜仲12 g。水煎服,日1劑。連服到下次月經來潮,待經行暢后,再如前法依次投止經方、養經方、調經方,如此治療,調整月經周期。3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2] 治愈:控制出血后連續3個月經周期的周期、經量、經期恢復正常,自覺癥狀消失,血紅蛋白>100 g/L,能恢復正常排卵;無效:以上各項均無改善,改用激素序貫療法。
2 結果
本組50例,治愈42例,無效8例,治愈率84%。
3 討論
功血屬中醫學崩漏范疇。《婦人良方》中曰:“經者,常候也,其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因陰陽盛衰所致。”腎氣應盛未盛,或因學習緊張,勞傷心肝乃至陰陽失衡。先天腎氣不足,腎精匱乏,封藏失司,沖任不固。女性月經周期是一個陰陽消長的過程,月經后期以陰長為主,月經前期以陽長為主。現代醫學認為,青春期功血的發病多因卵巢功能發育未臻完善所致。自擬止經方中黨參、黃芪、炒白術益氣健脾;川續斷、女貞子補腎益精;血余炭、蒲黃炭、白芍藥、阿膠珠、海螵蛸斂陰固澀,止血。自擬養經方中山茱萸、枸杞子、阿膠、白芍藥滋肝補腎,益精養血;熟地黃、川續斷、菟絲子補腎壯腰固本;當歸、黃芪益氣養血。自擬調經方中仙茅、淫羊藿溫腎助陽;熟地黃滋腎益精;制何首烏、當歸、黃芪養血益沖;肉桂溫煦下元,助陽之長。經病之本在于腎,中藥分期辨證治療青春期功血,亦著眼于脾腎,可使本固血充而經水自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臨床上因崩漏日久,易致氣虛留瘀,故用藥應隨證變化,在止血行瘀時不忘調沖,使血止而不留瘀,瘀去而不傷正,標本兼顧。用藥需輕靈,慎妨礙胃,勿妄專投滋膩寒涼厚味,使脾運滯塞。
【參考文獻】
[1] 樂杰,謝幸,豐有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331-332.
[2] 劉敏如,譚萬信.中醫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312.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