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葦合劑治療兒童鼻竇炎40例療效觀察
【關鍵詞】 兒童 鼻竇炎 中藥療法
銀葦合劑方由魚腥草、紅藤、鮮蘆根、金銀花、連翹、桔梗、杏仁、冬瓜仁、桃仁組成,功能為清熱解毒、祛痰消癰,用以治療肺癰發熱、咳吐膿痰量多、胸痛、苔黃膩、脈數等[1]。2004-10—2007-03,我們采用銀葦合劑治療兒童鼻竇炎40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確診。①鼻竇炎屬中醫學鼻淵范疇,以大量黏性或膿性鼻涕、鼻塞、頭痛或頭昏為主要癥狀,急性鼻淵伴發熱和全身癥狀;急性鼻淵發病迅速,病程較短,若治療不徹底則遷延為慢性鼻淵,病程較長。②鼻腔檢查示黏膜充血、腫脹,鼻腔或后鼻孔有較多的黏性或膿性分泌物。③X線攝片有陽性表現,如竇腔密度增高、竇腔邊緣不同厚度的致密陰影、腔內可見液平面等。④急性發作時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
1.2 一般資料 全部76例均為本院兒科門診及留院觀察患兒,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3~14歲,平均11.2歲;急性鼻竇炎8例,慢性鼻竇炎32例。對照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3.5~14歲,平均10.8歲;急性鼻竇炎6例,慢性鼻竇炎30例。2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2組均根據伴隨癥狀選擇給予退熱、鎮痛及鼻腔穿刺抽膿等西醫治療。
1.3.1 治療組 予銀葦合劑。藥物組成:魚腥草15 g,紅藤15 g,鮮蘆根 25 g,金銀花10 g,連翹10 g,桔梗6 g,杏仁6 g,冬瓜仁6 g,桃仁6 g。熱盛便秘加大黃6 g、石膏10 g;頭痛嚴重加白芷10 g、藁本10 g;鼻涕腥臭加敗醬草10 g。較小兒童藥量酌減。每日1劑,水煎2次各取汁100 mL混合,分早晚2次服。
1.3.2 對照組 藿膽丸(廣州羊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4023699),每次3 g,每日3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15日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停藥。3個月后統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2] 治愈:癥狀消失,鼻竇X線攝片無異常;好轉:癥狀明顯改善,鼻腔檢查見充血、黏膜腫脹等減輕,鼻竇X線攝片有明顯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40例,治愈9例,好轉2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36例,治愈4例,好轉2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66.7%。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40例,腹瀉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5%;對照組36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3%。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鼻竇炎為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兒童各個系統發育不完善,防御系統薄弱,感冒、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種傳染病的發病率均高于成年人。且兒童鼻竇尚未發育健全,鼻竇黏膜與鼻腔黏膜相連續,竇口相對寬大,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竇;鼻黏膜柔嫩,富含血管,感染時黏膜腫脹使竇口阻塞引流不暢,所以兒童鼻竇炎的發病率較高[3]。鼻竇炎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多因風熱邪毒凝集鼻竅;或熱邪內蘊,邪毒循經上蒸;或肝膽失于疏泄,膽火循經上犯傷及鼻竅,均可燔灼氣血,化為膿濁而成[4]。治宜清熱解毒,逐瘀排膿。銀葦合劑中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紅藤清熱解毒,散結祛瘀;鮮蘆根善清肺熱,生津除煩;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桔梗宣肺化痰排膿;杏仁祛痰;桃仁、冬瓜仁清熱排膿。中醫學認為,肺氣通于鼻,鼻為肺之竅,故鼻竇炎屬于肺經疾病。兒童鼻竇炎屬肺經痰熱蘊結證用銀葦合劑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只要把握銀葦合劑的運用原則,掌握痰熱互結、瘀血阻滯化膿的病理特征,就可以在臨床上靈活化裁,廣泛應用。銀葦合劑治療兒童鼻竇炎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培,傅榮周,吳明禮.臨床實用方劑手冊[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85.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8-109.
[3]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302-304.
[4] 劉蘭芳,劉典功.中醫專病專效方[M].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399-400.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