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慧:推進中醫臨床人才隊伍建設第 2 頁
多種問題待解決
中醫藥隊伍明顯數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目前注冊在崗的中醫醫師有39.8萬,占全國醫師總量的14%多一點。而且在分布上,大約只有40%的中醫師在中醫醫療機構里面,而59.4%的中醫師卻分布在其他醫療機構中。同時從地域看,有70%的分布在城市,30%分布在農村。另外在基層中醫藥人員中,真正以中醫為主的基層鄉村醫生只有2.71萬人。
高層中醫藥人才尚需加強。中醫藥領軍人物、名中藥專家、中醫藥骨干人才缺乏,而此情況在農村、社區基層更突顯。
中醫人才培養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健全。中醫藥人才培養各個階段目標定位不夠清晰,相互之間還沒有做到有機銜接。院校教育畢業生專業思想不穩固、臨床技能不扎實;畢業后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繼續教育的實效性、系統性不強;師承教育未形成長效機制和制度。
中醫臨床人才的選拔、使用和評價機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中醫藥職稱評審專業設置過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職稱晉升體系尚不健全;人員績效考核尚不能很好體現中醫藥行業勞務價值和行業特點;有利于促進中醫藥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的褒獎體系尚不健全;缺乏中醫藥人才選拔、使用的頂層設計。
推進人才建設四策略
中醫臨床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以“醫教協同、深化改革”為重點,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建立完整的中醫學人才培養體系(5+3+X+繼續教育)。通過3年的培訓,再加上若干年的專業醫師培訓,來實現同質化的培養過程,向合格的人才轉變。
繼續教育階段是一個終生學習的階段,是提升能力、更新知識的過程,要著重于創新,學習中醫的思想和臨床經驗。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