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繼承創新 打造中醫藥發展高地第 5 頁
中醫藥文化建設逐步深入
在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建設方面,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的軟、硬件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整合上海中醫藥傳統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優勢資源建立了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以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建設為載體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普及。上海中醫藥科普宣傳工作緊密結合中醫藥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學校活動,融入中醫藥“治未病”的先進理念,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各種傳播載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了中醫藥知識。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藥項目方面,已有13個項目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擴展名錄,其中4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
《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09-2012)》、《關于促進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本市中藥產業的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十二五”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通過政策支持、市場導向的產學研結合,一批中醫藥創新品種脫穎而出,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已實現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中醫數字化四診儀”已經獲得生產批準文號,并作為我國參加歐盟、俄羅斯共同合作的“火星500”計劃三個項目之一進入火星艙。2010年,全市中藥工業總產值(現行價)達到48.8億元,實現了“十一五”期間的中藥工業總產值翻一番的目標。
幾點體會
積極探索,敢為人先
在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上海充分發揮改革開放的優勢,緊緊抓住機遇,勇于嘗試,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各項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為了更好地發揮名老中醫藥專家的作用,上海在全國首次開展了名老中醫工作室建設項目,為推進中醫藥繼承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針對名老中醫藥專家繼承工作中存在的后繼乏人問題,上海率先推出了將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人才培養與博士學位教育相結合的“現代中醫師承模式”,并在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中得到推廣應用。作為國家中醫藥事業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上海浦東新區在中藥院內制劑區域內推廣應用、中醫醫療服務補償機制、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也正在開展積極探索和實踐。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