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發展離不開“鐵桿中醫”
梅松政
目前,我國中醫師隊伍人員結構呈“多元化”,有跟師學徒中醫、有學院派中醫、有自學成才中醫、有西學中型中醫,但真正的“鐵桿中醫師”比較少。臨床中醫師中,有的雖然具有執業中醫師資格,卻對中醫一知半解,難免有“以訛傳訛”的問題。
中醫研究方法比較抽象,如沒有通過系統學習,確實會感到“迷茫”。筆者就讀衛校中醫班時,第一學期就有多人因學習陰陽五行感到枯燥而退學。若沒有扎實的傳統文化功底和實踐是很難學好中醫理論的。
正如有醫者總結的那樣,“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沒有療效,直接導致一些醫生“棄中從西”,甚至有的中醫師外科手術嫻熟,卻連簡單的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都分不清,也不能處方。
現在,隨著《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實施,給中醫藥事業注射了一針“強心劑”,這就需要培養更多的“鐵桿中醫”。
筆者從醫15年有余,接觸過許多中醫師,他們大多對中醫藥能否真正治好疾病(尤其急、危、重病)沒有信心,說“都是闖闖,醫得好則好,醫不好另想辦法。”
中醫要大發展,“鐵桿”中醫人才不可缺。相關部門要建立相應機制,給不姓“中”的中醫醫院“正名姓”,給不“信”中的中醫師“洗洗腦”,中醫事業才能持續發展,造福人類。(作者單位為四川省古藺縣觀文鎮梅松政診所)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