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火滌痰濁治頑固性失眠第 2 頁
二診(2013年8月20日):患者服藥后精神狀態明顯改善,大便通暢,隨大便瀉下較多黏液狀物,服藥3天后每晚能睡5個小時左右,雖入睡仍較困難,但入睡后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焦慮癥狀明顯緩解,頭昏脹、惡心、口干苦、心悸癥狀明顯好轉。現訴:仍入睡較困難,每晚需口服氯硝安定方能入睡,時有口苦口干,舌紅,苔薄滑,脈細弦。
辨證:服藥后膽熱得清,木郁得達,腸腑通暢,痰熱下瀉,而不能上擾心神。
治法:清膽和胃,清熱豁痰,養心安神。
方藥:效不更方,上方守方加入寧心安神助眠藥物,助陽入陰,改善睡眠質量。黃芩10克,茯神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枳實12克,竹茹12克,膽南星12克,石菖蒲12克,遠志12克,郁金30克,生龍牡各12克,琥珀10克(沖服),赤芍20克,梔子6克,青礞石30克,浙貝母10克,夜交藤30克,酸棗仁30克,合歡皮30克。6劑水煎服,每日1劑。
三診(2013年9月12日):患者喜形于色,精神飽滿,現基本能上床后30分鐘內入睡,睡眠質量可,雖夢較多,易驚醒,但頭暈乏力、焦慮狀態明顯緩解,頭昏脹、惡心、口干苦、心悸癥狀基本消失,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大便通暢,每日1行,舌淡紅,苔薄滑,脈細弦。
上方守方繼服,該例患者共計五診,服藥30余劑,2013年11月起基本停用氯硝安定等鎮靜催眠藥物,睡眠基本正常,情緒明顯改善,工作、生活基本正常。
按:《靈樞·大惑論》云:“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也。”指出人體陰陽氣不交是“失眠”的總病機。
《靈樞·邪客》中進一步提出了外邪侵襲,營陰衛陽之氣不調是導致“不寐”的中醫病因之一,并提出了具體的治法與方劑:“今厥氣客于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人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人于陰,陰虛,故目不瞑……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