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經驗:成肇仁治喉源性咳嗽經驗第 2 頁
如果沒有明顯的正虛,成肇仁多用小柴胡湯,取柴胡、黃芩、法半夏和解以宣暢氣機、發(fā)散郁火。咳嗽遷延難愈,多用寒熱相宜的止嗽散止咳化痰、疏風肅肺,其組成為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陳皮;蛴眯犹K散輕宣郁燥,其中蘇葉除了解肌發(fā)汗、開宣肺氣之外,還有很好的芳香化濁辟穢、理氣和胃行滯作用。
根據患者體質和癥狀,病程所處時期的不同,成肇仁靈活選方。外感風寒輕證,選用三拗湯疏散風寒、宣肺解表,組成為麻黃、杏仁、甘草,麻黃用量一般為6克,癥狀重者可酌情用到10克;蛘哌x用六味湯,其組成為荊芥、薄荷、僵蠶、桔梗、甘草、防風。
如化燥化火,癥見咽紅咽痛、耳鳴目赤者,方選《溫病條辨》翹荷湯清氣降火,組成為薄荷、連翹、生甘草、黑梔皮、桔梗、綠豆皮。咳痰黏稠、咳之不出者,可用三子養(yǎng)親湯降氣化痰。久咳陰傷、咽干者,多用增液湯或加南北沙參養(yǎng)陰潤燥;胸悶胸脹者,多配用瓜蔞殼清熱化痰、寬胸理氣,葶藶子瀉肺止咳。
除了疏風散表、清氣化痰外,成肇仁重視標本兼治,脾為生痰之源,對于脾虛患者,用四君子湯健脾益氣助運,以太子參易原方中性溫燥的人參氣陰雙補、養(yǎng)陰生津。
典型病案
喻某某,男,43歲,2012年9月5日初診。
患者咳嗽一個月,伴咽癢、胸痛,咳吐白色稀痰,大便偏稀,汗多,舌暗紅苔薄白,脈細滑。
處方:柴胡10克,黃芩10克,法夏10克,麻黃6克,杏仁10克,連翹15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桔梗10克,僵蠶10克,前胡10克,百部10克,紫菀10克,蘇子10克,白芥子10克,炒萊菔子30克,甘草6克,厚樸10克。7劑。
患者服后咳嗽減輕,但仍覺咽部作癢而咳,咳吐白色稀痰,舌暗紅苔薄白,脈細弦。守上方加南沙參15克,7劑后諸癥均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y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yī)視點]中醫(yī)醫(y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y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推動中醫(yī)… 08-31 [中醫(yī)視點]繼承創(chuàng)新是提升中醫(y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y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yī)教育]發(fā)揮專長優(yōu)勢 培養(yǎng)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