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閻艷麗用黃芩對藥治肺癌經驗
中醫經驗:閻艷麗用黃芩對藥治肺癌經驗 蘇衛東 河北以嶺醫院
肺癌是以咳嗽、咯血、胸痛、發熱、氣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惡性腫瘤,是目前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病,屬于中醫學的肺積、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疇。
河北醫科大學教授閻艷麗認為肺癌成因可以為瘀、為痰,痰瘀交滯,則肺積成焉。《雜病源流犀燭》認為:“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宣通,為痰,為食,為血,皆得與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而制之,遂結成行而有塊。”痰瘀互結,蘊而生熱,熱傷肺絡,可出現咳血、吐血;痰瘀熱交織,沉混難撥,致病情纏綿難愈;積非人體所固有,蘊積日久而成毒。而黃芩具有清肺熱、解毒之作用,閻艷麗根據痰、瘀、熱之輕重不同,臨床擅長用黃芩對藥治療肺癌。
黃芩、三七:多用于治療咳嗽,咯血絲痰。咳嗽,咯血絲痰一般為痰瘀阻滯,熱傷肺絡所致,多在辨證的基礎上加黃芩、三七治療,黃芩用枯芩酒制,以入血分、清郁熱;三七具有活血、養血、止血之作用,二者配伍可以緩解臨床癥狀。《本草綱目》中謂三七:“甘,微苦,溫,無毒。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涂,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諸病。”
酒枯芩、仙鶴草:多用來治療咳嗽,咯吐鮮血。痰瘀內阻,血不得正化,熱傷血絡,而致咯吐鮮血。在辨證的基礎上加酒枯芩、仙鶴草治療。仙鶴草,其性微甘、平,味苦、澀,歸肺、肝、脾、大腸經,民間又稱為“脫力草”。國醫大師朱良春認為本品味苦辛而澀,澀能止血,辛則能行,是止中能行,兼擅活血之功。現代研究認為本藥具有誘導細胞凋亡,殺傷癌細胞,免疫調節和拮抗致癌物質等多種抗癌作用。
酒枯芩、浙貝母:緩解期咳嗽多選用。《難經》曰:“肺之積名曰息賁……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酒枯芩可入血分而清熱散血;浙貝母苦寒,歸肺、心經,能清熱化痰,散結消癰。《本草綱目拾遺》載浙貝母:“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家夾風火有痰者宜此。”現代研究認為浙貝母具有抑制異常免疫反應從而達到調節免疫平衡的作用。
酒枯芩、山藥:肺癌緩解期無明顯癥狀時多用。患者緩解期雖然臨床癥狀不明顯,但由于其痰、瘀、熱交織,沉混難拔,故可以耗氣傷陰。酒枯芩可入血分而清熱、理血、散血;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之功。《活法機要》云:“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脾胃虛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可見脾土虛弱在肺癌的發病中占據重要地位。
脾胃為后天之本,閻艷麗認為緩解期要扶正祛邪,標本兼顧,培土而生金,使肺得補而積漸除,山藥可以補益肺、脾、腎,并有滋補脾陰之作用,現代研究認為山藥對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均有促進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