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段海辰臨床驗案賞析第 2 頁
按 溫膽湯源于南北朝名醫姚僧垣之《集驗方》,后被《備急千金要方》及《外臺秘要》引用。宋代醫學家陳言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載溫膽湯,其藥物組成較《備急千金藥方》增茯苓、大棗,用于“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驚悸”,后世隨證加減,應用甚廣。柴芩溫膽湯為溫膽湯加柴胡、黃芩而成。本例患者主要著眼于舌苔黃膩質紅,脈弦滑,心煩,為痰熱內擾之象,故用溫膽湯清熱化痰和胃,配柴胡、黃芩,和解少陽,疏通三焦氣機,加夏枯草、膽南星加強清肝化痰之力。思患者失眠長達20余年,腦力勞動者,多思多慮,久必暗耗肝血,故方中加川芎、酸棗仁遵酸棗仁湯之意。梔子豉湯清熱除煩,為醫圣治療虛煩不得眠之經方,《本經疏證》言:“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正可以見上以熱盛,不受陰之滋,下因陰逆,不受陽之降,治之不以他藥,止以豆豉梔子成湯,以梔子能泄熱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陰上逆矣”。可見梔子清在上之浮熱,豆豉發在里之濕濁,清末陳恭博評價為:“梔子豉湯(為)升降陰陽、交濟水火之方”,在此應用最為恰當,另加用龍骨牡蠣以重鎮安神。縱觀全方,使痰熱清,膽胃和,氣機暢,眠自安。《血證論·臥寐》中說:“肝經有痰,擾其魂而不得寐者,溫膽湯加棗仁治之”實為經驗之談矣!
頭痛頭昏 陳氏散建奇功
鄭某,男,32歲,2012年12月4日初診。以頭痛、頭暈1年加重20天為主訴就診。患者于2011年12月車禍后間斷發作頭痛、頭暈,近日癥狀明顯加劇,曾就診于某院神經內科、心理科、周圍血管等科,效果不佳,查腦CT及MRI未見明顯異常,服用來士普及洛西汀腸溶膠囊可緩解。近日時有夢中驚醒,噩夢如云,思前顧后,郁郁寡歡,二便調,納可,舌苔黃質紅脈沉弦。
治以疏肝解郁活絡止痛,方用散偏湯加減。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