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經方治驗三則第 3 頁
柴胡桂枝干姜湯
治療低熱
病例:余某,女,21歲,身孕8月。2008年9月初診:感冒后,低熱不退兩月余,且下午明顯,西醫各項檢查均在正常范圍之內。現癥見:口干欲飲熱水,時有口苦,食欲尚可,四肢逆冷,脈沉細,苔白微膩。因該患者為孕婦,為安全起見,筆者特電話請教馮世綸老師。老師考慮為半表半里厥陰病,建議試用柴胡桂枝干姜湯。處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天花粉15克,生牡蠣15克,黃芩10克,炙甘草6克。服一劑藥后,體溫降至正常,未再服藥,患者自服藥后,體溫一直正常,兩月后產一健康男嬰。
厥陰病的實質歷代爭論不休,現代經方大師胡希恕認為:“厥陰病是半表半里陰證,是與少陽病在同一病位而陰陽相對立的一類病證,厥陰病屬半表半里陰證,是以虛寒為病根,只是陰寒之極乃自虛陽上亢,為上熱下寒之證,若與少陰證比較,少陰為虛之極,而厥陰為寒之極,寒極似陽,故反有熱候。”依據六經辨證(實是六病),患者為半表半里厥陰病,口干欲飲熱水、時而口苦、四逆為半表半里陰證,邪無直接的出路,故最易寒郁化熱,呈上熱下寒之證,當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之。方證對應,故療效確切。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