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陽經驗方治失眠
翟天宋 湖北中醫藥大學
當今社會,失眠是一種常見病癥,病家往往表現為難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難以再入睡,導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響工作和生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李恩寬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許多病人,包括亞健康患者,多屬于陽虛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則因當今社會生活壓力過大,導致人們處于過度興奮的狀態,加上飲酒、生冷飲食等,過度消耗人體的陽氣,且夜晚加班,甚則通宵達旦,中醫認為“晝屬陽,夜屬陰”,白天過度消耗陽氣,夜晚又沒有充分休息,使陰難以養陽,如此則循環往復,進一步加劇了陽氣的不足;二則現今醫療體系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亦加重了陽氣的損耗。所以此類病人脈多沉細而無力,舌淡體胖有齒痕質滑潤苔薄。所以,李恩寬運用溫陽經驗方治愈許多包括失眠在內的病患,效果顯著。
藥物組成: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淫羊藿、柏子仁、磁石、生龍牡、砂仁、肉桂、桂枝等。
方解:方中九制附片、干姜、炙甘草配伍源于《傷寒論》中回陽救逆名方四逆湯,其方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組成。附子生用,辛溫大熱,驅寒回陽;干姜辛溫,助附子溫陽,即“附子無姜不熱之說”;炙甘草既可溫陽,又可制約附子的毒性。仲景以之治療陽虛陰盛的神疲乏力、惡寒肢厥、嘔逆下利、舌淡苔白、脈微沉細等病癥,驗之臨床,附子多熟用,熟附子以溫陽為用,走而不守,實為宣統氣血之良將。此處附片經充分炮制,毒性大減,溫陽為主。用之因一則腎中真陽乃人體陽氣之根本,“龍雷之火易息而不易起”,二則“五臟所傷,窮必及腎”,所以李教授用此方溫補先天之陽,陽氣得實,則五臟安和,陰陽調和,病自當愈。淫羊藿、桂枝、肉桂助四逆湯溫陽,引火歸源。柏子仁安神;磁石、龍骨、牡蠣為重鎮安神之品,用之可收斂元氣,維系陰陽,潛陽入陰,防止溫陽太過而使陽氣上亢,此為陰陽平衡之道。砂仁護胃,且可引諸臟之陽氣回歸于先天。李恩寬強調,用量宜大,否則效果不佳。
加減:在應用此方時,要注意患者血糖情況,若為糖尿病患者,則減少炙甘草的用量,甚至不用,因炙甘草有類固醇樣作用,可升高患者的血糖。此時,可加用生姜,以制約附子的毒性與燥性,同時生姜也可溫中利水,一舉兩得。在溫陽的同時,也可加入黨參、黃芪等益氣之品,加強療效。若陰虛之體出現陽虛或陽虛者出現熱象,可加用熟地或知母、黃柏等,使助陽不傷陰,溫陽不助熱。若是見頸項強,活動不利者,加葛根、當歸以舒經活絡。若患者煩躁,則加郁金、柴胡解郁安神。若以表證為主,則遵仲景法則“急當救表”。若病情穩定后,則改為附子理中湯加仙靈脾、補骨脂、枸杞子、菟絲子等平補陰陽之品以圖鞏固。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