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陽經驗方治失眠第 2 頁
病案舉例
吳某,男,36歲。失眠1年,曾在多處就診,效果有限。現仍每日睡4~5小時,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四肢發涼,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納差,大便偏稀,每日1次,有結腸炎病史,舌嫩紅苔薄黃,脈沉細而無力。證屬陽氣不足,心神失養。處方:九制附片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淫羊藿20克,生白術60克,柏子仁60克,磁石30克,生龍牡各30克,砂仁30克,肉桂10克,赤石脂30克。7劑,水煎服。
二診時,患者大便正常,失眠減輕,每日可睡6~7小時,舌淡有齒痕,苔薄,脈細。守上方去赤石脂,加遠志30克,九制附子、干姜、炙甘草改量為60克,7劑。失眠減輕,大便正常,藥已中的,故去赤石脂,陽虛水泛則見齒痕舌,故加大溫陽力度,同時加用遠志以交通心腎。縱觀全方,用量均較大,力量較集中,如此則效專力宏,其效果往往立竿見影。
按:“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不足則見失眠。“形本于陽,而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今陽虛故見四肢發涼。脾胃虛弱則納差,升清降濁失調則大便稀,氣血乏源則神疲乏力,脾色外泛。或問曰:“觀其舌嫩紅苔薄黃,乃為有熱之象,何以用溫陽之法?”答曰:“豈不聞,嫩舌多主虛證,且其舌為浮胖之舌,其苔為黃滑苔,苔淡黃而滑潤多津,與實熱之舌紅干苔黃燥者大有區別,此黃苔乃為陽虛所致。”且沉脈主里,細脈主虛,陽氣不足,無力推動血行,關鍵在于重按無力。李恩寬強調,觀舌辨苔,不可直觀了解,應細察潤燥之別;察色按脈,亦要先別陰陽。
方中生白術補養脾胃,且可排除體內痰濁水濕,此乃通因通用之活用。如此則先后天兼顧。另肉桂、赤石脂為相畏藥,因其有結腸炎病史,用之可澀腸止瀉。山西名醫李可謂:“此二者相配,肉桂補命火,益陽消陰,引火歸源;赤石脂甘溫酸澀收斂,為固下止瀉要藥。據現代藥理研究,內服本品能吸附消化道內之有毒物質及食物異常發酵的產物等,可保護胃腸黏膜,消除瘀血水腫,二藥相合,對脾腎陽虛之久痢、久帶、各型結腸炎有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