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性呃逆治驗
伏新順 青海省中醫院
李某,男,55歲。呃逆3年,自述自3年前開始頻繁出現呃逆,在甘肅、寧夏、青海多次診治無效,檢查胃鏡提示慢性萎縮性胃竇炎合并膽汁返流及底體糜爛,腹部B超提示慢性膽囊炎,其余檢查均未見異常。多次采用西藥胃復安、嗎丁啉、莫沙比利及中藥湯劑旋復花代赭石湯、丁香散、丁香柿蒂散口服,654-2足三里注射,足三里、內關穴位埋線等等均未奏效。每次發作得飲半斤白酒或8磅熱開水方可緩解。癥見脘腹飽脹,呃聲高亢,不能自控,食納呆滯,大便稀溏,日一到兩次,時有脘腹疼痛,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質暗淡紅,有瘀點瘀斑,苔薄白滑膩,脈弦細澀。
本病例中醫辨證屬肝郁脾虛、寒濕瘀阻、虛風內動,治以化濕溫中、健脾和胃、熄風活血、降逆止呃為法,方用旋復花代赭石湯、丁香柿蒂散、良附丸、白術芍藥散加熄風活血之品,藥用竹茹、清半夏、丁香、柿蒂、川芎、香附、陳皮、炒防風、地龍、旋復花(布包)各10克,炒白芍、炒白術、丹參、雞內金、代赭石(先煎)、白芨、烏賊骨各15克,高良姜、僵蠶各6克,吳茱萸3克,炒麥芽30克。7劑,日一劑,水煎服。并囑戒煙酒及生冷、刺激性食物,減少飲水量,注意腹部保暖。七天后再次來診,自述藥后病情明顯緩解,發作時脘腹放置熱水袋即可緩解,發作次數減少,持續時間縮短,大便成形,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質淡暗紅,苔薄白膩,脈弦細。遂在上方基礎上加用黨參、炙黃芪各15克,茯苓、薏苡仁各30克以加強健脾化濕力度。再服7劑。半月后第三次來診,訴藥后癥狀基本消失。3月后隨訪,呃逆再未發作。
上例根據葉天士的“久病入絡說”,認為病人存在瘀血內阻,治當加用活血通絡的藥物。從呃逆的病理機制上看,系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沖氣動膈而成,以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控為臨床特征,當屬中醫“風”動之候,治當加入平肝熄風之品,故而取效。由此可見,熄風活血,降逆止呃法對頑固性呃逆有明顯療效,同類病友可以一試。當然,呃逆的原因很多,對連續不間斷呃逆,要注意排除肝癌、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