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藥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以腹痛、腹瀉、黏液或膿血便為臨床主要表現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腸病,歸屬于中醫學“泄瀉”、“腸澼”等范疇。此病病程緩慢,病情輕重不一,失治或治療不當造成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在后期常會導致腸纖維化,甚至惡變而引發結腸癌,F代醫學至今尚未找到防治潰瘍性結腸炎的良好對策,目前西藥治療本病存在著不良反應多、復發率高等問題。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證明隔藥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近期痊愈率為48.57%,因此開展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與機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療法介紹
本療法在患者穴位上施以隔藥餅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長期臨床研究建立起來的一種具有鮮明中醫特色的療法。經過多中心、大樣本研究證明隔藥灸療法的臨床痊愈率為48.81%,總有效率為91.67%。研究證明,本療法較西藥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優勢,且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經濟實用。
診斷標準
參照1992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疾病專業委員會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西醫結合分型診斷標準,選擇脾胃虛弱型為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主癥:①腹瀉便溏,糞有黏液及少量膿血;②食少納差;③食后腹脹;④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⑤脈細弱或濡緩。
次癥:①腹脹腸鳴:②腹部隱痛喜按;③肢體倦。虎苌衿醒裕虎菝嫔S;⑥腸黏膜水腫較充血明顯;⑦腸黏膜潰瘍淺表,周圍紅腫不明顯,表面為白色分泌物;⑧腸黏膜粗糙,呈顆粒狀。
具備主癥2項、次癥2項,或主癥1項、次癥3項,即可確定本證型。
禁忌證
1.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2.合并有心腦血管系統,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3.局部皮膚糜爛、潰瘍、癰癤等感染及皮膚病患者;
4.中醫辨證非本型的患者;
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
操作方法
1.器械準備
藥餅灸組成:附子10克,肉桂2克,丹參3克,紅花3克,木香2克。
精制溫灸純艾條。
2.操作步驟
(1)腧穴處方 天樞(雙)、氣海、關元。
(2)腧穴定位 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腹部。天樞穴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取穴;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取穴;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取穴。
(3)藥餅配制 每只藥餅含藥粉2.5克,加黃酒3克,調拌成厚糊狀,用藥餅模具按壓成直徑2.3厘米、厚度0.5厘米大小。
(4)艾炷 選用質量可靠之華佗牌精制溫灸純艾條,截為1.5厘米長的艾條段,以保證其大小及密度達到相同的規格。
(5)施灸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將做好的藥餅放在待灸穴位,點燃艾條段上部后置藥餅上施灸,每次每穴各灸2壯,每壯約燃15分鐘,感覺較燙時適當移動藥餅。
3.療程
12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共治療6個療程。
4.關鍵技術環節
(1)患者必須嚴格按照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進行篩選;
(2)治療過程需按照標準進行規范化操作,以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3)藥物的組成需采用統一規格,打成100目細粉,密封保存,藥餅應嚴格按照配方制作,藥餅大小、藥物含量及艾條段的規格均須統一。
5.注意事項
治療過程中,嚴格操作規范,藥餅的放置應當平穩,移動時要小心謹慎,同時注意患者對溫熱刺激的接受程度,如感到燒灼,應當及時處理,以防燒傷的發生。
6.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燒傷:移除艾炷,涂紫藥水,貼敷燒傷藥膏。
不良反應
灸法治療操作不當容易發生燒傷事件,為了預防此類事件發生,本研究在統一培訓規范醫者操作的同時,制作了紙板,中間有與藥餅大小相同的孔洞,施灸時將藥餅置于孔中,再予以施灸,可防止燒傷的發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