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治驗2則
劉 梅 上海市長寧區道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咳嗽雖是臨床常見病證,但久咳的辨治卻非易事,需辨證準確,用藥恰當,方可奏效。現舉上海中醫藥大學邢斌老師的2則醫案以作說明。
散寒化飲宣肺,小青龍湯能治久咳
小青龍湯雖為臨床常用之經方,但一般多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外寒內飲者,鮮有用治一般外感咳嗽的。邢老師認為咳嗽(包括久咳)屬于寒邪束肺,或寒飲內停者,均可大膽應用小青龍湯這樣的峻劑,奏效甚捷。
李某,女,35歲。咳嗽1個半月,夜間尤多。鼻塞,有痰,痰色白。咽癢,畏寒,納可。舌邊有齒印,脈沉。處方用自擬利咽湯加減,7劑。
二診:咳嗽反增,痰多,色白。有時背冷。舌胖有齒印而水滑。脈如前。處方:生麻黃9g,桂枝9,白芍9g,甘草9g,五味子9g,干姜9g,細辛9g,半夏9g,冬瓜仁30g,米仁30g,桃仁9g,蘆根30g,紫菀9g,款冬花9g,7劑。
三診:服藥1劑,病即大減。現背冷已除,咳亦基本消除。舌淡紅,脈沉。處方用原方稍事加減,服7劑后應患者要求膏方調理。
本例為我們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因患者為教師,邢老師根據其既往經驗,用了套方,結果咳嗽不減反增,屬于辨證不確,治療有誤。二診重新辨證,根據痰白、背冷、舌胖有齒印而水滑,確認為小青龍湯證,用小青龍湯合葦莖湯,藥后有桴鼓之效。其實三診已可不服小青龍湯,但患者因經;伎人裕w延不愈,所以堅持要繼續服上方鞏固,故用二診方加減。
平肝清熱利咽,覆赭黛蛤是對證方
臨床除寒邪、寒飲咳嗽外,更多見的是痰熱咳嗽,一般用清金化痰丸多能奏效。但一些患者感冒后氣道反應性增高,或屬于鼻后滴漏綜合征,用一般的清熱化痰藥物無效,必須同用祛風清熱利咽之品。還有的患者辨證屬肝火犯肺者,單用清熱化痰法也是無效的。
符某,男,77歲?人2月余,咽癢,咽痛,早上有痰,黃膿,下午干咳連連,氣急,甚則呼吸困難,咳時頭暈頭痛。納可,口干,大便偏干,每天1次(喝腸清茶),面色紅,性情急易怒,有高血壓史。2月來歷經中西藥物治療無效。舌偏紅,脈弦。處方:旋覆花9g,代赭石30g,青黛9g,海蛤殼15g,海浮石15g,僵蠶9g,蟬衣9g,玄參60g,仙鶴草60g,大黃6g,黃芩9g,象貝9g,制半夏9g,冬瓜子30g,米仁30g,蘆根30g,生麻黃3g,7劑。
二診:早上痰轉白色,下午干咳次數明顯減少,干咳前無咽癢咽痛,口干已除,大便偏干,每天1次,仍要服腸清茶。舌淡紅,脈弦。守方改僵蠶15,黃芩6,加當歸30,去象貝,7劑。
三診:上方當歸、青黛未配到。近幾天咽癢咳嗽基本已消失,痰亦消除,精神振作,口不干,大便仍偏干。舌淡紅,苔薄,脈沉弦。處方:初診方去黃芩、象貝、半夏、青黛,改僵蠶15g,加當歸30g、天麥冬(各)15g,7劑。
四診:咳嗽已除。今年以來左手發麻,有頸椎病史。改方治療頸椎病。
本案的治療著眼于3個方面。第一,清熱平肝;颊咝约币着、咳嗽時頭暈頭痛、面色紅、舌偏紅、脈弦,均為肝火侮肺,木火刑金之證,故用旋覆花、代赭石、黛蛤散以平肝清熱。第二,清熱化痰,用黛蛤散、旋覆花、海浮石、黃芩、象貝、半夏、冬瓜子、米仁、蘆根等品。第三,清熱祛風利咽,用旋覆花、僵蠶、蟬衣、玄參、仙鶴草等藥。方中旋覆花兼具平肝、化痰、利咽之功效,一舉三得。大黃直降下行,釜底抽薪,有助于平息肝火,通降肺熱,一箭雙雕。反佐小劑量麻黃,能祛風利咽,因有發散作用,與清熱化痰藥同用有推動化痰之力,與大隊平肝清熱之品同用而無副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