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分經治頭痛
頭痛見于很多急慢性疾病,如鼻炎、三叉神經痛、高血壓、腦震蕩后遺癥、神經官能癥等。慢性頭痛發作時,有的還伴有頭脹、頭昏、頭重,甚則惡心嘔吐、神疲乏力等兼癥。臨床以辨證治療為主,也可根據疼痛部位分經取穴治療。
辨證治療
主穴:百會、風池、太陽。
肝陽上亢:癥見頭痛目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面赤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者,加太沖、陽陵泉。
痰濁上擾: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滑者,加頭維、中脘、豐隆。
腎精虧損:癥見頭痛且空,兼眩暈,腰痛酸軟,神疲乏力,耳鳴少寐,舌紅少苔,脈細無力者,加腦空、腎俞、懸鐘、太溪。
氣血虧虛:癥見頭痛綿綿,遇勞則甚;兼見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華,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細無力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
瘀阻腦絡:癥見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細弦者,加阿是穴、合谷、三陰交、血海、委中。
分經取穴
治療時根據疼痛部位,分經取穴治療。一般可以針刺合谷、列缺、印堂、太陽、風池等穴。如屬前額痛,再加陽白穴;屬偏頭痛加頭維;屬后頭痛加天柱;頭頂痛加太沖。
按:頭項強痛伴牙痛者,《玉龍歌》說:“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漿明補瀉,后針風府及時安。”指的是頭項強痛合并牙痛的病人,可取承漿、風府穴,實則用瀉法,虛則用補法。再如:治偏正頭痛,《玉龍歌》說:“偏正頭痛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奔从谕瑐热〗z竹空穴,沿皮透刺率谷穴,此為一針兩穴之透刺法,這些經驗均可借鑒。(王維恒)
- 相關文章
-
方證辨證≠方證對應
傅山治濕方藥妙用8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