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芍藥散療婦科疾病驗案

□ 張存龍 甘肅省通渭縣中醫醫院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等二十篇”曰:“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三因方》稱:“本方治療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滿及產后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利,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瘍,消痰養胃,明目益津”;《內聚方義》亦稱:“治妊娠產后下利腹痛,小便不利。”筆者在臨證遇婦科疾患時,借當歸芍藥散養血活血、健脾行水之功,每每投之,常收桴鼓之效,現舉驗案介紹如下:
子宮內膜炎
患某,女,46歲,2002年10月8日初診,患者少腹兩側疼痛,三個月后到某醫院婦查,被診斷為“子宮內膜增生并炎癥”,給予抗炎治療15天,因療效欠佳而求診于中醫.患者現腰酸乏力,少腹撐脹且酸痛,白帶量多而稠臭,舌質暗淡苔白膩,脈弦細。辨證為血虛氣滯、脾虛濕阻。治以養血活血理氣,健脾行水利濕。處方:當歸10g,白芍10g,白術30g,澤瀉10g,茯苓20g,川芎5g,土茯苓15g,赤芍10g,萆薢12g,香附18g,共七劑,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溫服。
服前方后,患者少腹撐脹疼痛大減,白帶量亦少,現舌淡紅有裂紋,苔薄白,脈濡細,此氣血虛也。二診處方:當歸10g,白芍10g,白術10g,澤瀉10g,茯苓10g,川芎5g,土茯苓10g,黨參30g,黃芪30g,陳皮3g,共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患者約十余日后面露喜悅之情,向余道謝并告之諸癥皆除。
按 子宮內膜炎及子宮內膜增生在已婚婦女中發病率呈漸增局勢,此病多系濕熱之邪久蘊而致氣血失和而發病。筆者在臨床用當歸芍藥散治療,方中茯苓、土茯苓并用,意在使濕熱之邪滲利而去的功效;赤芍、白芍合用重在強調活血和血之效,再配合諸藥,故取效甚捷。
腹部腫塊
患某,女,43歲,2002年4月2日初診,患者于一月前在左側下腹部發現一腫塊,遂到某醫院病理檢查排除癌變,現左下腹時時隱痛,于左下腹觸及一圓形腫塊,伴腰骶部酸痛并白帶增多,偶爾夾有血性絮狀分泌物,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治以和血行氣,消腫散結。處方:當歸10g,茯苓10g,白術10g,澤瀉10g,川芎5g,益母草30g,夏枯草30g,土茯苓12g,浙貝10g,川楝子5g。共六劑,每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
服前方后,左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消失,腫塊明顯變軟,血性絮狀分泌物亦減少,余守方繼續加減治療調治,共服56劑,腫塊消失,諸癥皆除,因天氣炎熱,出汗過多而停藥,至秋季天氣轉涼后,以當歸芍藥散制成沖劑,沖服調理三月,隨訪至今再未復發。
按 腹部腫塊是婦女疾患中常見的疾患之一,筆者在臨證時對其治療常用此方加減化裁,近年來治療數十例發現,只要是早期治療,收效都非常顯著。
子宮肌瘤
患者,女,42歲,2003年8月6日初診,患者月經超前滯后、衍期不凈已達四月之久。B超檢查提示:子宮漿膜肌瘤,在子宮下方約3.5cm×2.6cm大小。因患者懼于手術,求中醫試治。患者自述:少腹脹痛,經期提前,遷延10余日淋漓不凈,經血黑暗,白帶增多。患者現腰骶酸痛,神疲乏力,舌質暗苔薄白,脈細澀。治以益氣活血,散結消癥。用當歸芍藥散加味,處方:當歸10g,白芍10g,澤瀉10g,茯苓10g,川芎6g,白術10g,益母草30g,蒲黃10g,夏枯草10g,荔核10g,牡蠣30g,山慈姑12g,紅參10g,莪術10g。共七劑,每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
二診:患者服上方七劑后,少腹脹痛及腰骶酸痛癥狀減輕,余宗前法增減治療一月后,B超復查瘤肌縮至2.5cm×1.2cm,月經期量均已正常,患者信心大增。余仍宗當歸芍藥散活血和血之法,增減散結、理氣之品,并配合外敷,調治三月,B超復查,瘤體已不見蹤影,為了防止灰中有火,囑患者每次月經期前服藥三劑,至今未斷。
按 當歸芍藥散治療子宮肌瘤,切中活血化瘀、舒肝健脾的治則與病機,方中加入牡蠣、山慈姑等軟堅散結之品,故收到滿意之療效。其治療取效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奉勸廣大患者在月經紊亂時要及時檢查發現病情,爭取早期治療。
附件炎
患某,女,38歲,2006年5月26日初診,患者少腹脹痛,左側輸卵管部位有明顯觸痛,觸之可見條索狀腫物,并有黃綠色帶下。患者現舌暗紅,苔黃膩,六脈弦而有力,處以當歸芍藥散加味:當歸10g,赤白芍各10g,茯苓10g,白術10g,澤瀉10g,川芎5g,香附10g,龍膽草10g,蒼術10g,臺烏10g,益母草30g,夏枯草30g。每日一劑,共五劑,水煎分二次服。
患者服藥后,療效顯著,諸癥皆消,余守方繼進五劑告愈。
按 輸卵管及其周圍組織發炎是婦科常見疾患,多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發病,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輸卵管脹痛腫大,伴腰痛及帶下增多,用當歸芍藥散養血活血,增入散結理氣之品治療,則能藥到病除。
子宮下垂
患某,女,30歲,2005年2月12日初診,患者自述于分娩后3個月開始即覺站立時小腹隱痛不適,且子宮脫出,患者現口渴口苦,小便短赤,帶下黃稠,睡眼差,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有力。辨為營血不和,濕滯下焦。用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處方:當歸10g,白術10g,白芍10g,澤瀉10g,川芎5g,茯苓10g,龍膽草10g,蒼術10g,黃芪(炙)30g。共三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患者自述三劑藥服完后站立時子宮不再脫出,但小腹仍有隱約不適感,其他癥狀皆減,守方再進5劑,諸癥皆減,為鞏固療效,之后便以原方制成沖劑,每次5g,每日2次沖服,一年后患者因患皮膚瘙癢癥來診時告之,舊疾再未復發。
按 子宮脫垂一癥,筆者以前多宗補中益氣之法或調肝扶脾之法治療。但患者多在中途因療效不著而轉診另求高明。后來漸漸發現前法效果明顯不及當歸芍藥散增入益氣、調肝之品的療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