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四首治失眠方運用探析

□ 陳華章 江西省樂安縣中醫院
現代社會競爭日趨劇烈,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因失眠而就診的病人明顯增多,唐代孫思邈對此病積累了極為寶貴的治療經驗,他將此病分述于“膽腑”、“心臟” 篇中,其癥狀描述簡潔,方藥配伍巧妙,煎法講究,我用其頗具代表性的方劑四首,受益匪淺,常收桴鼓之效。今擷取治失眠要方四首以饗讀者。
治心虛熱失眠方
(一)“千里流水湯”治虛煩不得眠方:
半夏、麥門冬、茯苓、酸棗仁、甘草、桂心、黃芩、遠志、萆薢、人參、生姜、秫米。
上十二味(口父)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揚之萬過,澄清取一斗煮藥,取二升半,分三服。
(二) “酸棗湯”治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方:
酸棗仁、人參、桂心、生姜、石膏、茯苓、知母、甘草。
上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酸棗仁,取七升,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次。
經常失眠,反復失眠或長期失眠的人,常心神疲憊,面容憔悴,心煩易怒,不耐勞作,即中醫所謂的“虛煩不眠”,多為“虛火擾心,氣陰(血)暗耗”,上二方正是為此而設,具有益心氣、養心陰(血)、清心熱、安心神、通心脈之功。其中酸棗仁、人參、石膏、知母、 茯苓、桂心六味在治療虛煩中必可少,再根據兼夾癥狀的不同辨證加味。先煮酸棗仁,有汁濃味厚之意。
治心實熱的驚不安方
(一) “竹瀝湯方”治心實熱,驚夢喜笑恐畏悸懼不安:
淡竹瀝、石膏、芍藥、白術、梔子仁、人參、知母、茯神、赤石脂、紫菀、生地黃汁。
(二) “安心煮散方”治心熱滿、煩悶、驚恐:
遠志、白芍藥、宿姜、茯苓、知母 、紫菀、赤石脂、石膏 、麥門冬、桂心、麻黃、黃芩、萎蕤、人參、甘草。
兩方都有益氣清熱鎮驚安神之功,均為治實熱驚恐不安方。竹瀝湯尚能清熱化痰;安心煮散方用麻黃、桂枝、生姜與石膏、黃芩、知母、白芍相伍,一溫一清,一散一收,有運行氣血、通脈散結之功,有利于安神入睡。
上四方均用茯苓、知母、石膏、人參四味藥,我在臨床上觀察到四味合用治失眠則可起事半功倍之效,棄之一味則療效欠佳,不管實熱虛熱均可運用。在臨床上對于實證、熱證的失眠驚恐,極少人會用人參,但孫師常用。現在醫學研究發現人參皂苷對抗睡眠剝奪作用在于能加強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使二者得到平衡,使緊張造成紊亂的神經過程得以恢復。孫師臨床經驗之豐富,醫術之精湛可見一斑。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