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肺通腑法治療咳喘驗案
劉某,女,53歲,2010年10月24日就診。患者既往有支氣管哮喘病史30余年,兩日前因接觸油漆,出現氣緊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見明顯緩解,遂到門診就診。刻診見患者氣促,呼吸困難,面色發紺,喉間痰鳴,訴夜間喘息不得平臥,咯白色黏稠痰,較難咯出,納眠差,小便黃,大便3日未解,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查體:雙肺滿布哮鳴音。診斷: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
辨證屬肺氣失宣,腑氣不通。當以宣肺通腑為基本治則。處方以射干麻黃湯合宣白承氣湯加減:射干15克,麻黃10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黃芩15克,桃仁15克,葶藶子30克,桑白皮15克,瓜蔞殼20克,薤白15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大黃10克,萊菔子30克,白芥子15克。上藥服3劑,諸癥皆平。后予以三拗湯加味配合吸入激素穩定氣道炎癥因子,以防哮喘發作。
治療肺系咳喘疾患,考慮到肺與大腸的相互表里關系,宜采用宣肺通腑法。肺主宣發,是大腸得以濡潤的基礎,使得大腸不致燥氣過而便秘;肺主肅降,是大腸傳導功能的動力。相反,腑氣主降,腑氣不通則肺氣閉塞,降無出路,而致使肺失宣降,而出現咳喘胸悶、痰多難咯等癥狀。故在治療肺氣閉塞兼見腑氣不通之咳喘病患時,當雙管齊下,宣肺與通腑兼施,提壺揭蓋,釜底抽薪,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病人多是或受涼或接觸致敏物質導致肺氣鼻塞,肺失宣降,而影響大腸傳導之功,而見咳嗽、喘息、大便秘結或發熱等。故在治療過程中,多用麻黃,杏仁,葶藶子等理通肺氣,使肺氣恢復正常的宣降功能;配合大黃、火麻仁、郁李仁、桃仁等潤腸通便的藥物,使得肺司其職,腑氣得通,一舉而兩得,則咳喘癥平,大便易解,取得良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