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節氣養生月歷第 3 頁
農歷四月 (5.18~6.15)
節氣:小滿 芒種
養生關鍵詞:養陽 祛濕
小滿后,我國大部分地方高溫、多雨,體內濕氣會增加,情緒也會更易煩躁,汗液的排泄加快,中醫認為“氣隨汗脫”,陽氣會因此受損。此外,熱天人們比較貪涼,易感受寒濕而傷陽。可按揉足三里穴養護陽氣、補中益氣。
芒種濕度增加,使人易四肢困倦,萎靡不振,痰濕內聚。夏季此時有了大排檔,“肥甘厚膩”會困住脾胃,進而出現痰濕體質特征,如食量大、容易疲倦、舌苔白膩、不愛喝水、大便不成形等,不妨按摩豐隆穴健脾胃祛痰濕。
農歷五月 (6.16~7.15)
節氣:夏至 小暑
養生關鍵詞:養心 明目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因此端午節又叫“端陽節”。端午養生用艾灸,能使人解除疲勞,享受輕松。在家中適量燃燒艾條還有驅蚊蟲和穢氣的效果。
夏至后,真正的“烤”驗才開始。天氣時而炎熱、時而悶熱、時而濕熱,人的情緒也會一波三折。此時可練中醫經典氣功“六字訣”中的“呵”字決防治心病,緩解焦躁情緒。呵,讀(hou)。口型為半張,舌頂下齒,舌面下壓。呼氣念呵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經體前到至胸部兩乳中間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氣盡吸氣時,翻轉手心向面,經面前、胸腹緩緩下落,垂于體側。如此動作6次為1組,一般要連作6組。
進入小暑節氣后,為躲避炎熱很多人喜歡待在空調房里,殊不知這有礙養生,最好采用自然的方法防暑降溫。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